我青年时随性浪荡,在企业做个小职员,也没多少收入,兜里却揣不住钱,有多少用多少,有时还打牌赌点小钱,常常借钱度日,是典型的“月光族”。也不谋划着未来怎样过,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无酒喝凉水,周围的人都结婚了,自己还是逍遥的度日。
我和妻子是经人介绍的,那些年妻在外打工,未曾谋面,媒人拿来照片给我瞧,却好似面熟,好似宝哥哥初见黛玉,开口就说这个妹妹在哪里见过的……
婚后处处受夫人管制,不好随意乱花钱了,感觉日子过得很憋屈,常和夫人拌嘴。
在我老家附近,那时有几家米面坊,做排子米面,这种面估计全国也就我老家独有,你在超市可以买到挂面,泡面,却买不到我老家的排子米面。排子米面制作过程漫长又复杂,早籼米磨成粉,经过发酵,蒸煮,揉团,制面,晾晒而成。
成品米面,白生生的米面条,相互缠绕粘连成长方形方块。每到十月以后,在山坡的高地上,一排排用竹子编的晾晒架倾斜着仰对天空,有点像现在的太阳能发电装备的模样,上面晒着排子米面,在冬日阳光下放着白光,那是那时老家一道亮丽的冬季风景线……
我们也常会去买几斤排子米面回来吃,你如晚餐吃这面,最好中午就要浸泡,晚上才好吃,那些年生活拮据,常吃阳春面,没什么肉类加到面里,就加自种的白菜,放点油盐,就此吃面了,白菜排子面味淡而寡,面还有点发酵后的微酸味,我常怒怼夫人:和你过日子就跟着白菜排子米面似的……夫人却笑而不应。
到了过年,来客人了,也就不好用阳春面招待客人了,晚餐常用鸡汤下排子面,鸡是自家的稻谷米饭喂养的,也只有逢年过节才舍得杀上一两只,鸡汤汁味浓烈,鸡汤浮面漂着一层黄橙橙的油,平日里少吃油荤的,喝一口原味鸡汤,你会头晕的。但鸡汤和排子面一起拌煮后,就不一样了,鸡汤一部分油汁被发酵后的排子面吸收,鸡汤味美而不腻,喝上一口,从嘴里一路舒坦到心里,回味绵长,再吃上一口排子面,松软香酥,嚼几口,微有韧性,截面白如凝脂……
我感叹,这鸡汤排子面,才是好生活的味道呀!夫人却道:你不常吃阳春面,你也吃不出鸡汤排子面的味美!我又突悟道:你就是这排子面,而我似这鸡汤……
而今,再回老家,已经很少能看到晾晒的排子米面,现代人已经惰于手工制作这种复杂的工艺面,取而代之是机械生产,现在老家早籼稻已很少种植了,大多种植的是单季梗稻,现在产出的排子面原料大多是晚梗米,所以现在排子面都成阴暗的灰白色,梗米的黏性更大,所以往往浸泡一天,晚上吃起来还是比较硬……不禁感叹老祖宗留下的珍贵的手工工艺面,可能在我们这一代就此流失了……
晚上,夫人在市场上买了只鸡清炖,放入泡好的排子米面煮好,给我捞了一大碗,这年头自家养的鸡,谁舍得拿出来卖,鸡都是养殖厂快养的,炖烂了也不见多少油,梗米发酵效果微小,也可能厂家根本就没有走发酵这道工序,即便有油也不能浸入,我吃了一半,也没吃出当年的一点味道,感叹时代的飞速发展,鸡要飞速长,面要出的快,人却越来越懒,步行,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快速发展的背后,我们也会流失一些美好的记忆。
我看看夫人,已是头发微白的中年妇女,而我也成了沧桑满面的中年男子,我们的容颜和那时的鸡汤排子面一样再也找不回了!不仅感叹,鸡也不是那个鸡,面也不是那个面,人也不是那个人,唯有的是这浩浩岁月,恒久不变,与宇长存……(汪健)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蒋骁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