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 >正文

枞阳人的年

时间:2022-01-27 11:48:11

  在民间,农历十二月一般称作“腊月”。到了腊月,忌讳多。如:不能打碎东西,特别是吃饭碗;取暖用的“火球”(陶制手提取暖器,里装木炭火)不能打翻,更不能打碎。大人吩咐小孩子“皇天腊月,不要说不吉利的话”,大人做事都要小心谨慎,一切都该妥妥帖帖、顺顺利利等等。

  01

  十二月初八,简称“腊八”。每年的腊八,是玉皇张大帝派钦差到人间巡狩视察的日子。为害人间的妖魔鬼怪,在腊八这天躲避天上星宿钦差,不敢出来为非作歹,故此民间男婚女嫁多选腊月初八办结婚仪式。

  过去男婚女嫁选吉日,是人生中天大的事之一,马虎不得。过去有“屁屁先生看不出好日子”的说法,意思是说,学术功底不深厚的先生,是看不出良辰吉日,有时若误把坏日子当好日子就糟了。所以:民间男婚女嫁,大多数选定腊八结婚。腊八虽不是大富大贵的日子,却是一个平平安安不坏的日子,久而久之,就有“腊月腊八日子好,出嫁的姑娘知多少”的说法。因此腊八结婚是具有枞阳特色的结婚风俗。

  过了腊八,家家就相继开始炒年货,如炒山芋角、玉米雹、蚕豆、花生、芝麻粉子、瓜籽等。以及做麦芽糖、冻米糖,芝麻糖等。做好后用瓷罐或陶罐装好,留到明年三月,日子长,肚子饿,当点心吃。所有的年货,一定要在腊月二十四过小年前炒完。过了小年,就不能炒红锅了。

  腊月二十六,开始做年豆腐,炸生腐,煮茶干。腊月二十八,杀年猪。杀年猪也有忌讳,杀时,猪血喷了一地,是好兆头,叫“满堂红”。刮猪毛时,也有规矩,猪头、猪背、尾巴各留一撮毛。等猪全身毛刮光了,把整头猪扒在门板上,开始祭神。祭完神后,才把留着的三撮猪毛刮干净,才开始分边砍肉。主人家把猪血煮熟,送给房前、屋后、左邻、右舍分享。过年所吃的鸡、鹅、鸭、豚等家禽,都要在腊月二十八杀好。过了三十,就不能动刀杀生了。再想杀鸡吃,一定要过正月初七。

  02

  腊月三十(月小二十九)是大年,过大年是小孩子们盼望早点到来的好日子,有大餐吃,有红包拿。可忙坏了大人们,贴年画、贴对联、贴门庆。对联贴得越迟越吉利,原因是:只有欠别人的债,早早就把对联贴上,债主见你家贴了对联,就不能上门讨债,要等到正月过完,才可以上门讨债。故此,春联贴得迟,说明你家宽裕,不欠债。

  早上就开始忙年夜饭,炸鱼、肉、藕、糯米饭各类圆子。过年压轴菜是“糖烧肉”,糖烧肉可小心谨慎地做,不能糊,更要红。只有火候恰到好处,红烧肉才又红又好吃。红烧肉晚上端到公共“堂心”去祭祖,你家的糖烧肉红红的,人见人夸,夸你家开年是鸿(红)运当头,发大财,好兆头。

  过年团圆饭一定要有三道圆子:鱼圆、肉圆、糯米圆。起“团团圆圆”之意。一碗鱼,叫年年有(鱼)馀。红烧猪肉,是鸿运当头。一品锅(锅内有鸡、生腐、豆腐条、时菜等)边烧边吃,加上炒菜,配齐十八道菜,放在一品锅周围。

  年饭做好了,还不能坐下来享用,饭前还有好多仪式要做。首先,在门前摆好香案,摆上三荤三素祭品,祭拜天地和“七家岭药王菩萨”,再到本族公共堂心去祭祖,而后才能一家人团团圆圆吃年饭。席间,长辈拿出预先包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小孩。三十晚“压岁”钱给婴儿小孩,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

  在外工作的晚辈也包孝敬红包给长辈,祈求长辈健康长寿、平平安安。吃完年饭,男子汉要到井里去担水,把家里的水缸蓄满水,而后开始封井。封井不是用土把井封起来,而是烧点黄纸钱,放挂爆竹即为封井。井封后,就不能再取水,要取水用,一定等到正月初七,用同样的方法开井后,才可以取水。

  封好井,就开始接灶神回来,过小年把灶神送到天上,三十晚要把灶神接下凡界来。接完灶神,大人带小孩子到屋后竹园去摇竹子。小孩子边摇边说:“竹爹爹、竹娘娘,我什么时候长到与你一样长”,摇竹子的习俗是祈盼小孩子快快长高长大。

  三十晚上,家里各间房子的灯火,都要点到天亮,所以大人趁灯火通明,打牌、打麻将,到了半夜十二点,就放开门炮——辞旧迎新,全国都是一样。放了开门炮,打牌的继续打牌,不打牌的就睡觉。

  03

  正月初一,早上起床漱洗完毕。洗脸水不能倒掉,用桶装着,第二天才可以倒,否则就把“财”倒掉了。古有水为财之说。初一也不能扫地,否则就把“财”扫走了。

  第一件事就是端三碗“茶叶蛋”到堂心去拜老祖宗新年,而后吃早饭。新年第一餐,初一是鸡的生日,一定要吃鸡汤下挂面,长长久久,面里有元宝(三个茶叶蛋),富贵吉祥。

  吃过早饭,就到同住一个村庄的人家去拜年。如果平时在同村与人有点鸡毛蒜皮的口角,闹翻了脸,正月初一互相一拜年,就和好如初了。别人到你家来拜年,敬上一支香烟,加点开水给自带的茶杯里,即算隆重招待了。如果有空,可坐下来嗑嗑瓜籽。

  我们岱岭庄是大户人家,一个上午马不停蹄才能拜得周全。如果本庄去年有老人故去,正月初一全村人都到灵前祭拜,俗语叫“拜新灵”,有“初一拜新灵,初二拜丈人”的俚语。惟麒麟地区与枞阳风俗略有不同,和桐城北乡一致,麒麟是初一拜丈人,初二拜新)。初一吃过中午饭,下午打牌的打牌,也有到庙里去求签,祈求新的一年平平安安、万事如意。

  正月初二,是狗的生日,枞阳有“一鸡、二犬、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九菜、十麦”生日的说法。家家的早餐是粥里下汤圆,人吃汤圆,粥给狗吃,以示奖励家犬看家护院之功。正月初二,路上行人络绎不绝,提篮子的,挑担子的,皆是走亲戚拜年的人。初三至初六,是互相请年客的日子,觥筹交错,年味更浓。

  初二晚上就开始舞龙灯、狮子灯、彩花灯,舞灯有规矩,白天下灯柬,人家接了灯柬,晚上就上门舞灯。人家没有接柬,就是人家不愿接灯,因为舞灯有忌讳,要舞上水灯,不能舞下水灯,龙灯又不能被火烧,又不能有破洞,龙灯是纸糊的,用蜡烛照明,要做到以上几点,的确不易。如果有一点疏忽,主人就认为坏了彩头,很不高兴。一般讲究的人家是不愿接灯回家,为此灯会要找一个德高望重的、人面广的人去送灯柬,人们碍于送柬人的情面,不得不接灯柬。故此有“不看舞灯,看送柬”的说法。

  正月初七,是“人”生日。早上吃的与正月初一一样,鸡汤下挂面。中午要祭祖,开井取水,主妇过了初七,才可用棒棰捣衣,才可以拿针做针线活。初七晚上,不知是哪朝哪代,为何原因,传下来的习俗是吃山芋粉糊。山芋粉糊里有丁菜、肉丁、豆干丁、生腐丁等配料在一起,很美味。

  相传,正月初七也是老鼠嫁女儿的日子。晚上,房间的条几上摆着有四个老鼠抬一顶花轿,花轿后面有一班老鼠吹吹打打的迎亲队伍。条几上放一碟子,里面放三个用冻米和麦芽糖做的“混团”,混团上插三支荣花,十分有趣。这小玩物,过去卖年货的店里有买。

  初七当天,路无行人,因为有“七不出、八不归,逢九回家惹是非”之说,意思是:正月初七不出门走亲戚、也不能外出远行;初八,如果你身在别处,也不能动身回家;初九也不能回家,回家也不吉利,会招来麻烦。其实这都是人们为了留客人多住几日,才编出这么多的规矩,久而久之,就成了风俗。

  正月十五“元宵节”,民间叫“过完年”。“吃过年饭,望着田上”,意思是年过完了,要下田干活了。中午举行送祖仪式,灯会在正月十五晚上举行收灯仪式(俚语叫唱灯),请菩萨。而后把纸竹扎的龙灯珠用火烧掉,把龙灯骨架恭恭敬敬地供到龙灯庙里。一年光阴瞬息过,日月如梭又一年,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好撑船。时代的齿轮是不断地转动,你我只是推动世界变迁的一枚棋子而已。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蒋骁飞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