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 >正文

天生月窟枕流岩

时间:2022-01-29 11:41:20

  画工画不就,诗赋赞难周。

  领此天然境,名山不屑游。

  清乾隆年间桐城知县周符和在枕流岩内壁上的题咏,表达了对胜景幽洞的赞叹之意,意思是说枕流岩造型奇特、巧夺天工,即使是丹青、诗赋也难以描摹、形容,而且会令人产生“五岳归来不看山”的审美感受。枕流岩到底是怎样的鬼斧神工?恐怕也不是笔者肤浅的文字所能形容的。

  枕流岩在浮山会圣岩景区内,与陆子岩相连,可谓浮山怪洞的代表性杰作。它纵深27米,平均高度约3米,形如长廊,故又名浩笑廊,又称穿云径。长廊下半部蟠曲深邃,为“非人间”,又称“蜿蜒窦”;岩的右侧前沿有一石柱,形如象腿、马蹄,俗称“马蹄洞”,又称“龙虎关”。这些多重不一的题名,正体现了枕流岩的奇特神工。

  枕流岩南抵石龙峰之尾,靠近潜龙峡的东南岸,岩前古松掩映,怪石竞奇,悬岩如削,峡水自岩下流过,时而湍急,时而平缓,野趣横生,因此明太守赵寿祖题书为“枕流岩”。

  “枕流”二字全称“枕石漱流”,它最早见于曹操的《秋胡行》:“名山历观,遨游八极,枕石漱流饮泉。”旧时指高人雅士的隐居生活,即自由自在地躺在石头上,用清泉潄口洗脸,那么逍遥快活。

  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有甲、乙两位书生一起饮茶聊天。甲某对乙某说,我已经厌烦了求取功名、青灯苦读的生活,想到山林中去快活,枕石漱流多么惬意啊!但他因为一时口误,将枕石漱流说成了“漱石枕流”。于是乙某马上嘲弄他,说:流水勉强可枕,而石头却万万不能用来洗嗽的啊!甲某一愣神,但马上急中生智,反驳说:“枕流,可以清醒头脑;嗽石,可以磨砺牙齿,使人口齿伶俐呀!”这一强词歪解,竟使此词顿生新意,有了很强的生命力。

  在全国各地风景名胜中常常看到类似的摩崖题刻,如福建武夷山的水帘洞下,一临近溪水的天然石洞之额,有“漱石枕流”的摩崖,再如庐山白鹿洞书院小溪的石头上有朱熹题刻的“枕流”二字。这些题刻的意思都是:风光秀丽清雅的地方,可以陶冶人们的性情,并增长智慧与灵性。流水不腐,上善若水。人生治学与做人,当如流水一样充满活力,在广采博收中提取精华,获得真才实学,达到融会贯通、豁然开朗的至境。

  浮山枕流岩一窟三门,造型巧夺天工,而且集中展现许多文质兼美的石刻,令人流连忘返。(张正顺)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蒋骁飞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