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小时候从故里鳌山徒步至汤沟,经过后方育才村时,见路旁北侧的田间地头横有两具石马,与真马一般。在一些老者的口碑中,误认为是章宰相墓,其实是坍废的章纶墓。
据《枞阳县志》载,章纶,字思纶,号讷庵,枞阳后方乡(今横埠镇)人;明代正统10年(1445)进士,历任户部给事中,谪应州州判,后提升应州知州;性爽直,办事敏捷,官至参政。
旧《桐城县志》与《桐城耆旧传》中有类似的记载。山西《应州志》(明万历27年编)载:“章纶,直隶桐城人,由进士先任户科给事中,谪本州判官,景泰五年,升知本州,官至参政。”《名宦》卷中提:“章纶,司谏,大著直声,领牧,弘敷人政,学校聿兴,地方受福。”在应州任期内留有两块牌匾。一处是驿站留有章纶书“劳且止贤”匾;另一处是吏目宅章纶题“赞政”匾。
检阅资料,会发现历史上有两个章纶,不仅时代相近,而且性格、官职相仿。
来自浙江乐清的人物志记载详细:章纶(1413—1483),字大经,乐清雁荡山北麓南阁村人。明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进士,官授南京礼部主事,景泰升任礼部议制郎中。因“性亢直,不能偕俗”、“好直言,不为当事者所喜”,而为礼部侍郎位20年不得升迁。成化十二年辞官回乡。成化十三年,在家乡南阁建祖先祠及学校,筑藏书楼。成化十九年去世,享年71岁。被宪宗皇帝追封为南京礼部尚书,赐谥“恭毅”。明朝官府为了表彰其德行,特树立“会魁”、“尚书”牌坊。著作有《章恭毅公集》、《困志集》等。有一子章玄应。
不过《明史·列传第五十》中仅记载:“章纶,字大经,乐清人。正统四年进士。授南京礼部主事。景泰初,召为仪制郎中。”
如今山西应州的文管部门竟认为《应州志》可能有误,认为章纶不过曾经桐城至应州司职而使《应州志》误记。
笔者希望搜到更多关于枞阳章纶的详细资料,也希望地方政府对章纶墓进行修缮与保护。(张正顺)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蒋骁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