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
政治经济:县委发出《关于摘掉全部右派分子帽子的通知》,至1979年9月,对全县307名“右派分子”全部予以摘帽。
农林渔工商:实行以联产承包为中心内容的农业生产责任制;
全县47万亩田地遭受旱灾,施人工降雨缓解旱情。
文化教育:恢复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制度,县内考取大中专学生454名;浮山中学被定为安庆地区十所重点中学之一,枞中为县重点中学。
安徽省第四届全运会上,周春芳等破4*400米省记录;
医疗民生:成立县委血防领导小组。
汤沟镇商业综合加工厂发生重大爆炸,炸死5人,毁房屋7间。
县筹建日供水3000吨自来水厂。
1979年
政治经济:全县共有4566人被摘去“四类分子”的帽子。县委贯彻三中全会精神,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中共枞阳县纪律监察委员会成立。
1980年
政治经济:宣布因刘少奇冤案而株连的30起案件平反,并纠正“文化大革命”前所判处的冤错假案177件。
县境遭遇水灾,经济损失达0.8亿元
农林渔工商:推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
文化教育:文化部长黄镇回乡并视察浮山中学。
医疗民生:安庆至枞阳横埠11万伏输变电工程竣工使用。
1981年
政治经济:设立枞阳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改枞阳县革命委员会为枞阳县人民政府。
县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定额救济贫困户1600户。
农林渔工商:年初县委在古塘公社古塘大队开展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试点。
全县林业实行“三定”。
年底9467个生产队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县政府颁发山权、林权所有证和自留山使用证;
文化教育:撤销枞阳县“五•七”大学,恢复枞阳县师范学校。
施小平代表安庆地区参加青少年中国象棋赛,或全省第三名。
医疗民生:后方至拔茅山架设3.5万伏输电线路竣工。桂家坝至贵池轮渡码头开始兴建,次年5月投入使用。
1982年
政治经济:第三次人口普查,共有户籍167451户,人口84995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6983人。
县委、县政府召开新中国建立后县研究山区工作的第一次专门会议。
县政法委成立。
县委成立贯彻《中央紧急通知》领导小组,开展打击经济领域严重犯罪活动。
农林渔工商:白柳公社发生6000余人哄抢山林事件,使1770亩山林遭到毁灭性破坏。
文化教育:县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和县地方志办公室成立,提请批准编篡《枞阳县志》。
共晋升各类技术人员技术职称168人。
枞阳中学获安庆地区传统项目田径赛总分第一,获省传统项目比赛女子800米、1500米、铅球、铁饼等项第一。
医疗民生:桂家坝至贵池汽车轮渡码头建成使用;县传真通讯电路开通;枞阳籍香港瓷器商会会长等捐款支持家乡雨坛架电。
1983年
政治经济:开始县级党政机构改革,次年结束。县直党政群机构由66个减到37个,精简44%。
县委根据中央“三年为期、三个战役”的部署,组织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行动。
县境遭受1954年以来最大的洪涝灾害,全县受水灾面积达59.3万亩,受灾人口达78万多人,总计损失13万元。陈湖、老洲部分群众发生哄抢事件。
省政府决定1983年起将国营普济农场的农业税划归县征收。
县政府下达年度扶持贫困户2050户、扶持款82万元的任务。
农林渔工商:枞阳县浮山园林管理处成立。
文化教育:枞阳县中学体育联队获地区传统项目比赛甲组第一名。
医疗民生:桂家坝至老洲头通车
1984年
政治经济:所有公社更改为乡政府,生产大队更改为行政村,生产队改为村民组。全县原有408个大队改制调整为428个村、8个居委会。连城湖农场(原属官桥区)划归城关镇管辖;撤销长凤乡,分设长沙、凤仪2个乡,分别隶属汤沟、破罡区。
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枞阳生产建设问题会议纪要》,纪要内容为扶持枞阳县发展生产的有关政策和措施。
安庆行署赠拨县救济灾民款230万元。
农林渔工商:开始退田还湖;商业系统全面推行救济承包责任制
文化教育:县文化馆与城关合作厂购回县第一台录像放映机。
医疗民生:菜子湖流域枞阳船闸工程获准兴建。
汤沟中百门市部发生特大火灾,损失达17.53万元。
1985年
政治经济:贯彻执行中纪委四次全会精神,检查纠正新的不正之风和乱涨物价行为。
枞阳县被定为安徽省重点贫困县。
中国工商银行枞阳县支行成立。
农林渔工商: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增强企业活力的暂行规定》,制定放开搞活县国营小型企业的措施。
全县开展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改革农副产品统派购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第二步改革。
文化教育:枞阳县地方志编篡委员会成立
隆重庆祝首届教师节。国内外百余知名学者在参加“桐城派学术讨论会”期间到浮山进行实地考察。
医疗民生:陈湖、破罡、老洲35千伏变电所接网;白荡湖发生一起沉船事故,死16人。
1986年
政治经济:县人武部由军队建制改归地方建制,任务不变,实行地方和军队双重领导。
农林渔工商:省政府委托建设厅批准实施《浮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第二次全国工业普查在县内开展。
文化教育:县内开展第一次人才普查,普查出专门人才4177人。
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史学会、安徽省社科院、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主持召开的“省科技史学会成立大会暨方以智诞辰375周年纪念会”在城关召开。
医疗民生:安徽省农村中心卫生院建设经验交流会在城关镇召开。汤沟河发生沉船事故,死6人。
1987年
政治经济:撤销义津乡建制,设立义津镇,属义津区领导。
在全县城乡开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教育活动。
农林渔工商:县委、县政府围绕“树立大发展的观念、迈开大发展的步伐”主题,部署全县乡镇企业工作。
文化教育:县广播电视局架起调频发射天线,开始电视调频试播。
医疗民生:港胞王荆柏、张秉维、张良球、杨咸弼等人向县医院捐赠日产豪华五十铃救护车。城关防洪墙竣工,全长2094米。
1988年
政治经济:全县形势教育会议在县城召开,中心内容是“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和全面深化改革”。
农林渔工商: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完善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若干问题的试行意见》,全县工商、农牧业第一轮承包全面推行。
县、区、乡镇三级干部会议确立把“三水一菜”作为开发性农业重点。
文化教育:初步实现普及初等教育。
医疗民生:沙池电排站竣工,安装155千瓦电机8台。陈湖花炮厂发生硝药爆炸,死5人,伤5人。
1989年
政治经济:国务院批准公布枞阳县为对外开放县。
全县居民颁发身份证。
第四次人口普查,全县户籍221886户,923909人,有10个少数民族,计363人
全县财政收入突破2000万元,创历史最高水平。
全县狠抓廉政建设,追缴赃款和非法所得24万元。
农林渔工商:农民储蓄总额为3380.3万元,农业总产值1838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3.07元。
年末,可耕地减至64.4万亩,人均占有耕地0.74亩
县研制的“鱼蟹饵料加工成套设备”和试制生产的“单相油浸式节能变压器”,在全国“星火计划”成果适用技术展览会上,分别获得金质奖和银质奖。
文化教育:全县小学教育普及,普通中学67所,电影放映单位63个,文化站13个,文物管理所1个,图书馆74个。获得中级以上职称的科技人员200余人。
县调频电视发射台在城关白鹤峰建成。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县举办首届文化博览会
医疗民生:乡以上医疗单位60个,930人有技术职称,28人副高以上。落实退赔华侨私房28户175间,发补价款616万元。
1990年
政治经济:县委安排县直130名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到基层工作。
“亚运圣火”途经枞阳,县委组织沿途数十万人迎送。
中共枞阳县第七次代表大会会议宣布全县人民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提出90年代是脱贫致富的新阶段。
农林渔工商:召开全县乡镇企业千人大会。
1991年
政治经济:县人大常委会通过建立向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及其规划的决议。
农林渔工商: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水产开发会议。是为枞阳县第一次召开全县水产开发大会。
1992年
政治经济:撤区并乡,撤销原11个区52个乡(镇),新建15个乡、12个镇。县委机关由上枞阳二大街迁址到下枞阳向阳经济开发区。
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鼓励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若干规定》,并召开全县乡镇、县直局级单位负责人会议,动员机关兴办经济实体。
1993年
农林渔工商:县委、县政府作出“种棉兴县”战略决策。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发展,当年新增个体工商户1534户,新增私营经济30户。
文化教育:县委组织部、县党史办、县档案馆共同编纂的《中国共产党安徽省枞阳县组织史资料》(1927年8月-1978年8月)出版发行。
1994年
政治经济:开展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公款滥装住宅电话、无偿占用企业钱物和“小金库”的“三项清理”工作。
枞阳县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贫困县,列入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
农林渔工商:国家计划委员会增补枞阳县为粮棉大县。
枞阳县在安徽省率先进入全国渔业重点县行业。
县委县政府制定《枞阳县渔业致富工程实施计划》,确定全县水产科技示范工程重点乡镇、村、户。
医疗民生:铜(陵)安(庆)公路动工。陈瑶湖(花园)、横埠作为全县小集镇建设示范点,推进合(肥)铜(陵)公路沿线开发工作。
1995年
农林渔工商:再次实行“土地二轮承包”,并颁发土地承包证,明确承包权30年不变。
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加快发展乡镇企业,实施鼓励发展乡镇企业暂行奖励规定。
文化教育:全县开展向“人民好干部”孔繁森学习活动。
医疗民生:宣传贯彻《劳动法》,11家不同所有制形式的企业进行全员劳动合同制试点。
县出台《枞阳县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暂行规定》。
1996年
政治经济:县委、县政府机关移址于湖滨路新建的县委、县政府综合办公楼,提出“科技兴县、外向带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农林渔工商:全县耕地第二轮承包工作全面完成。
医疗民生:通过《关于批准枞阳县东部城镇群总体规划的决定》。
1997年
政治经济:县直党政机关施行机构改革,由过去的54个调整为35个。
农林渔工商:县委、县政府召开企业改革动员大会,开始实施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改革。
县委县政府发出《关于切实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通知》。
县委、县政府召开企业改革动员大会,开始实施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改革,1998年1月结束。
1998年
政治经济:在全县党政机关、群团组织等单位全面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
医疗民生:铜(陵)安(庆)公路竣工通车,横贯枞阳腹部。
1999年
政治经济:第四届村委会换届选举以直接选举方式进行,称为“海选”。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
医疗民生:实施县级班子主要负责人轮流接待群众上访制度。
2000年
政治经济:县委发动全县开展“以稳定为前提、以发展为中心、凝心聚力、振兴枞阳”的大讨论。
全面启动农村税费改革,年底结束。
在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全面推行综合财政体制改革,10月底结束。
开展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普查结果为全县户籍239280户,人口958135人。
文化教育:开展乡镇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精简人员611人,大部分分流到中小学任教师。
2001年
政治经济: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
进行公共财政支出改革,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和工资统一发放等制度;全面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在县直逐步推行日常性公用支出的货币化改革,对乡镇财政实行零户统管。
文化教育:实行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由县管理,县财政专款拨付,银行、信用社发放制度。
医疗民生:全面施行城镇职工医疗制度改革。
2002年
政治:实施县直机构改革。县委设工作机构8个,部门管理机构1个。县政府设工作机构24个,部门管理机构1个,挂靠机构3个,派出机构1个。
经济:全县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工业立县、小城镇建设、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加大重点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力度5个主攻点的经济工作思路。
2003年
政治经济:县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重新编制的《枞阳县城市总体规划》。
医疗民生:全面展开抗击非典工作。
部署深化改革,到2010年基本建立符合县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健康需求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
2004年
政治经济:《枞阳县城市总体规划》获安庆市政府批准实施。
在全县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活动。
在全县开展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枞阳县获国家级先进集体。
2005年
政治经济:乡镇区划调整工作结束,全县由27个乡镇、424个村、24个居委会,调整为22个乡镇、235个村、23个居委会。
医疗民生:枞阳县农村合作医疗救助制度开始建立。
县委县政府决定用4年时间完成村村通水泥路建设任务,确保至2009年底,所有到行政村道路全部实现通水泥路目标。
2006年
政治经济:安徽枞阳经济开发区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核,成为第五批省级开发区。
2007年
政治经济:枞阳县被中国科协评为全国科普示范县。
启动全县干部作风和效能建设。
经济工作会议称力争实现“百亿枞阳、十亿财政、全省进十强”的目标。
农林渔工商:部署到2010年完成农村综合改革工作。
文化教育:县成立党的十七大精神宣讲团,分赴全县22个乡镇开展集中宣讲,宣讲22场,听众6000人。
组织了建军80周年军旅歌曲大奖赛、党政军座谈会、“长城颂”书画展、“纪念新四军成立70周年座谈会”活动。
医疗民生: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正式实施。
启动实施二十项民生工程,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2008年
政治经济:县委、县政府强调要以工业化为核心,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工业强县步伐。
医疗民生:县政府启动“2008年枞阳县十件实事工程”,分别是:整修55公里长江大堤堤顶公路、启动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完成城北出口路银塘东路浮山路主体工程、建成湖滨广场、完成全县35千伏变电站双电源工程及实施周潭110千伏变电站项目、完成县医院病房大楼主体工程、完成1.3万亩陈瑶湖羁马圩土地整理复垦项目、建成青少年活动中心、搬迁县殡仪馆、开工建设黄镇图书馆。按预期目标完成。
2009年
政治经济:县委在全县部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
文化教育:全县开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系列文体活动。
医疗民生:枞阳县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实施方案出台,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
2010年
政治经济:开展第六次人口普查,户籍人口98万人。
全县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元大关。
医疗民生:县医院整体搬迁到银塘新区。
环莲花湖综合改造工程全面实施。
一批成规模、上档次的居住小区陆续兴建。成功抵御十年一遇的洪涝灾害。
2011年
政治经济: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当好群众贴心人”活动。
文化教育:枞阳中学整体搬迁。
医疗民生:总投资1亿元的莲花湖公园建成开放。旗山公园一期工程主体完工。浮山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通过验收。金山路景观整治成效明显,标志性景观大道初步成形。
2012年
政治经济:老洲镇跻身全国改革发展试点镇。
公务卡制度改革分步分类开展。
农林渔工商:“枞阳媒鸭”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文化教育:旗山汉武文化生态园建成开放。
创作编排全县首部大型黄梅戏《寸草心》并在省内外成功展演。
医疗民生:连城西路、青山南路建成通车。
2013年
医疗民生:中医院、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投入使用。
市场路、和煦路、浮山北路、白云南路建成通车。
文化教育:浮山镇跻身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浮山摩崖石刻入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乡武术获批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推广项目。
2014年
政治经济:政府机构、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公共资源管理、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启动实施。
横埠镇、陈瑶湖镇跻身全国重点镇,麒麟镇成功创建国家生态乡镇。
文化教育:旗山汉武文化生态园成功创建4A景区。
医疗民生:安庆至枞阳一级公路、池州长江大桥、800KV特高压输电工程开工建设。
推行殡葬改革,有老人求速死。
2015年
政治经济:国务院批复枞阳县划归铜陵市管辖。
农林渔工商:旗山、大方电子商务产业园投入运营。
实行土地确权,村民凭“确权证”可办理贷款、抵压、参股等。
文化教育:望龙湖湿地公园建成开放。
医疗民生:枞阳至安庆公交成功开通。
杨市河大桥改造加固和枞桐路、铜安路大中修工程竣工。
江堤堤顶水泥路面全线贯通。
2016年
政治经济:在全省率先建立河长制,构建行政首长负责的“四大水系”管理网络。
枞阳县遭遇了历史有记录以来罕见强降水,十二军野战部队官兵抗洪抢险,保住县城。
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
文化教育:2016年,枞阳县提前一年启动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工作。
毕业于枞阳中学的枞阳籍朱枞鹏担任总设计师的“天宫二号”发射成功。
医疗民生:建成光伏电站,规模达8650KW,投入7000多万元,居全省非重点贫困县第一位。
G347普济圩至枞阳公路建设启动。
2017年
政治经济: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园林县城、森林城市。
文化教育:2017年元月,枞阳县顺利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认定,方氏名人故里项目开工建设。
陆家湾老龙灯会获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枞阳文艺》创刊发行。
乡镇中心幼儿园覆盖率100%。
医疗民生:卫尔康精神病医院建成试运营。
上码头改造工程开工建设,羹脍赛区域生态治理项目主体完工,首条海绵城市市政道路建成通行。
“智慧枞阳”启动建设,江心洲终结无光纤入村历史。
238个社区服务中心、莲花湖公园、旗山汉武文化生态园无线网热点免费开放。
全面两孩政策稳定实施。
2018年
政治经济:推动乡村振兴,县委规划了“蓝图”“施工图”。
枞阳县老洲镇、陈瑶湖镇、周潭镇划归铜陵市郊区管辖。
浮山国庆旅游总收入首次突破550万元。
文化教育:枞阳籍学生方清源拿下2018安徽省高考理科状元。
首家民办家谱馆,枞阳家谱馆开馆。
胡晨荣获全国“最美退役军人”称号。
摄影家汪华君先生的摄影作品《贵池傩戏》荣获民俗类银奖。
枞阳方氏名人故里一一“方园”开园。
医疗民生:普济圩至枞阳段一级路G347通车,刷新铜陵交通“新建公路投资最多、里程最长、标准最高”的纪录。
引江济淮工程枞阳引江枢纽开工。
枞阳出入境成功安装港澳台旅游签注自助设备。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蒋骁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