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历代人名辞典》错误处谈起
这人名辞典是指:
张撝之,沈起炜,刘德重主编,中国历代人名辞典,上海古籍
出版社,1999.12.
表面上该辞典收录历代姚氏名人244位,实际上是243位,请听我慢慢来说。先看两辞条(人物).
【辞典
姚康(1578~1653)
【辞典
姚士晋(1578~1653)
对照读这两人物辞条,他们这么有这么多相同呀,连来源出处也都相同,只是名字和得功名的时间有点不同:明季,明万历。《惜抱轩文后集》是桐城麻溪姚姚鼎、即鼎鼎有名的桐城学派、世称“惜抱先生”的姚鼎的文集。
实际上,“姚康”与“姚士晋”是同一个人,史上多称姚康。读读《安庆历代名人》记载的姚康便明白了。
【《安庆历代名人》】姚康
姚康(1578~1653)
史可法镇皖时,单骑拜访,自荐入幕。史可法赴扬州督师抗清前,姚康因先期告假返乡,得免于难。家人以为幸,姚康却以自己不能与史可法共救时艰而引以为憾,嘗悲吟云:“鼎沸未能成席卷,不无遗恨裂双眸”明亡后,屏居乡里,抑郁以终。生前史可法曾预题其墓曰:“明读书之人姚康之墓”他自己作墓门联云:“吊有青蝇,几见礼成徐孺子;赋无白凤,免得书称莽大夫”
姚康工诗文兼工绘事。回邑丁倬有《题姚休那先生画松鹤图诗云》:“谁人不读先生诗歌古文辞,先生丹青妙手无人知。试看此图松与鹤,苍凉神骨墨淋漓;龙鳞冉冉生烟雾,一片空明老双树,羽衣丹顶两翩迁,恍惚毫端欲飞去”世传姚康与何如宠交最笃。如宠于崇祯初年入相,姚康赠以扇,上画枯藤朽木,一童卧其下,题诗云:“饱食衣裳足以哉,这场大梦几时回.而今要醒而今醒,莫待藤枯树倒来”盖知朝政不可为,劝其早归也。
著有《忍死录》、《白白斋货殖传评》、《姚休那遗稿》(十二卷,内附诗集一卷、外集三卷)、《太白剑》二卷。今人邓之诚评《太白剑》云:“授黄巢以论闯、献,间涉政事及兵祸之烈,闻见颇有足存”传载《桐城耆旧传》、《安徽画家汇编》。
由于该辞典以为姚康和姚士晋是不同的两个人,因此在本文开头说该辞典实际上收录历代姚氏名人是243位,不是244位。
此外,这辞典还将我潮阳姚氏十世祖姚绍错当为“明福建莆田人”。就此,已撰《姚绍:明潮阳姚氏三君子之一》予以辨正,现只分别录该辞典有错误的姚绍辞条和另一辞典正确的姚绍辞条于下:
【该辞典1】姚绍
姚绍,明福建莆田人(本文著者注:不是“明福建莆田人”,应该是“明广东潮阳人”),字廷述。成化间进士,累官广西右参政,分部右江,深入穷乡僻壤,了解民俗,平南丹、东兰、那地土官争袭事。(《隆庆潮阳志》卷四)”(见辞典1P1799)
【另一辞典】姚绍
姚绍
另一辞典是指:管林主编,《广东历史人物辞典》,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
这就是我要指出的《中国历代人名辞典》两处错误。
读了此文,是不是对自拟墓联的姚康很有印象?好个姚康!确实是:良才高识,一腔忠义,慷慨悲吟。
几百年来,人们、特别是安徽枞阳会宫姚族,一直在传颂姚康自拟的墓联:吊有青蝇,几见礼成徐孺子;赋无白凤,免得书称莽大夫。
我对墓联的理解是:上联,姚康借用陈蕃的故事暗喻自己看不起没气节没道德的人。汉代陈蕃,性傲,但极其赞赏徐孺子的为人。只有徐孺子来访,才肯下榻接待。下联,暗示自己不会像杨雄一样没气节,到伪朝(清朝)做官。杨雄也是汉代人,有才华,写得好诗赋,可是在王莽篡汉后的伪朝做了大夫,后人不耻他的人品。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蒋骁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