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 >正文

方以智的“行窝”

时间:2022-02-23 13:24:12

  方以智(1611-1671),字密之,明末清初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文学家。他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术大师,一生著述400余万言,代表作有《物理小识》、《通雅》等。方以智的名号很多,以浮山为名号的有浮山愚者、浮渡愚者、浮山之孤、浮山先生、浮庐散人、浮庐、浮公、墨历等,他的文学作品集《浮山文集前编》(10卷)、《浮山文集后编》(2卷)就是以浮山直接命名的。而方以智,与浮山摩崖石刻了有着不小的联系。

  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方以智的父亲方孔炤在浮山西北麓建造了一座气宇轩昂的建宅第,名在陆山庄,俗称御史第,因为方孔炤其时正任监察御史。当年十月二十六日,方以智出生于此。方以智在《浮山游记》中说“念先祖廷尉公构此藏轩,携不肖读书于崖下。”方以智生在浮山,长在浮山,并最终长眠于浮山白沙岭。先生一生热爱浮山,与这座名山结下了不解之缘。方以智在浮山题写了多幅摩崖石刻,至今保存完好的有4幅,代表性的有“行窝”等。

  “行窝”二字位于浮山海岛雪浪岩,落款是“方潜夫氏命子智书”。方潜夫,即方以智的父亲方孔炤。方孔炤,字潜夫,官至湖广巡抚。行窝,宋人为接待名士邵雍,仿其居“安乐窝”所建之室,后泛指可小住安适之所。关于这方石刻由来,方以智在《浮渡野同岩》中记道:“老父曾梦邵子于此种松,故又书行窝也。”方孔炤命子在此题写“行窝”二字,说明浮山是高士隐居之所。

  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故又称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在会圣寺右侧的潜龙峡内,枕流岩的相望处,有一座山洞,叫朝阳洞。因洞口向阳,得日最早而得名,又因岩壁上刻有王阳明咏浮山诗二首,因此后人又称此洞为阳明洞。朝阳洞翠竹掩门,岩前即临幽壑,别有情致。

  王阳明对枞阳、对浮山有着深厚的感情。与他同朝为官的枞阳籍好友就有钱如京、齐之鸾等。尤其是齐之鸾,对他有救命之恩。王阳明曾征讨发动叛乱的宁王朱宸濠,因功高招妒,被诬与贼同谋。齐之鸾挺身而出,力白其冤,并以全家性命为其担保,终于得保平安。

  王阳明《寄题浮山》诗云:“见说浮山胜,心与浮山期。三十六岩内,为选一岩奇。”其二曰:“见说浮山麓,深林绕石溪。何时拂衣去,三十六岩栖。”下面分别有小字落款:阳明居士、阳明山人。此诗表现了王阳明对浮山风光的向往和赞美。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蒋骁飞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