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式济(1678——1720),字渥源,号沃园,登峄子,今义津镇人。式济周岁即随母吴氏迁居金陵(今南京),7岁丧母。年渐长,因好学工诗,精于绘画,曾得到当时的大画家王原祁的赏识。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中进士,授内阁中书。次年回家省亲,适逢《南山集》案发。因《南山集》有数处写到族人方孝标,因此全家被牵连,式济和父方登峄共4人同时被贬谪到黑龙江卜魁城(今齐齐哈尔)。边关看守的头领想把其亲属分居各地,式济卖尽衣装打通关节,才得以聚居。式济在风雪中上山打柴,常常两手破裂出血,但在父亲面前总是谈笑自若。父子之间,自谓“师友”,常在一起精研经学。长期的边疆生活,使式济对当地的风情产生浓厚的兴趣,于是爬山涉水,实地考察,并查阅大量资料,详细记述了边陲的山川、民族分布、物产、资源和历史沿革等,写成了《龙沙纪略》一书。该书为清代名志,后被收入《四库全书》。
《龙沙纪略》分方隅、山川、经制、时令、风俗、饮食、贡赋、物产、屋宇九门。以笔记体裁,详细记述了清初黑龙江地区的发展情况。其中经制门记载:“俄罗斯居有城屋,以板为瓦,廊庑隆起层叠,望之如西洋图画。耕以马,不以牛。牛千百为群,放于野。欲食牛,则射而仆之,曳以归。边卒携一缣,值三四金者,易二马。烟草三四斤,易一牛……秋尽,俄罗斯来互市,或百人,或六七十人。一官统之,宿江之西。官居毡幕,植二旗于门,衣冠皆织罽为之。秃袖方领,冠高尺许,顶方而约其下,行坐有兵卒监之。所携马、牛、皮毛、玻璃、佩刀之类,易缣布、烟草、姜、椒、糖稀诸物以去。”这段文字真实记载了当时中俄边境的烟草贸易,对研究中国烟草早期的对外贸易有很大帮助。《龙沙纪略》今有借月山房本和《述本堂诗集》附刻本两种版本,还曾被中华书局《历代笔记全集——清卷》收录。
式济为人谦虚忠厚,每当看到人家有长处,常常以其作楷模,自勉奋进。人有急难,则乐而助之。式济曾与族弟方薪传作客在外,族弟染上病疫,人人都躲避而去,但式济却始终照料族弟,同室起居,一直等待族弟病愈。式济42岁时,病死于卜魁城。著有《龙沙纪略》2卷、《易说》6卷、《陆唐诗稿》2卷。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蒋骁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