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宪法
东晋的陶侃,那是鼎鼎大名的。陶侃的名气很大,初上班的地方很小,《晋书》上这么写,《枞阳县志》没这么说。枞阳那时就叫枞阳,地盘跟今天差不多,唐以后一度改名换姓桐城县,后来又分作桐城、枞阳,与那个枞阳无大碍。所以,今天全枞阳人民叫声陶侃“老领导”,还是100%没有错。其他人跟着喊,有点想当然,瞎起哄。
这位最著名的枞阳领导,也是枞阳人千余年的崇拜偶像。据说他开了枞阳“重教慕学”之风,笃定是枞阳文风鼎盛的泉源。尽管他没在枞阳退休,但还是充分享受了枞阳人的礼遇。枞阳人眼里的陶侃,正牌的牛初乳,浑身是神圣。
陶侃确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晋书·陶侃传》洋洋数千言本身便是一个证明,一般的帝王本纪也莫与能比。房玄龄编的《晋书》,装神弄鬼的文字含量比之《史记》是直线下降,估计他在“实话实说”栏目组呆有时日,陶侃怎么来着,他基本上秉笔直书。
陶侃能当官,靠的是老母一把头发。陶侃“少时孤贫”,有一天机会来了,“鄱阳孝廉范逵尝过侃,时仓卒无以待宾,其母乃截发得双bi(髟皮),以易酒肴,乐饮极欢,虽仆从亦过所望。”范逵那当儿,象个肚子荒的公社干部,下基层深入,遇四野无人,拔根萝卜,恨不能连土带叶一起吞了。陶家这一顿,当然就是生猛海吃了。
一顿酒肴拿头发买单,让人感觉不份量。感觉归感觉,《世说新语》很较真:陶母“头发委地,下为二bi,卖得数斛米。”陶侃老家想必商业发达,收购站的伙计也厚道,讲商业道德,买卖公平按质论价,不比枞阳的货郎担,说是童叟无欺,走村串巷,净欺负成千上万的家庭妇女,干些乌龟板子鳖壳换针线的勾当。
那时乡下路不行,范逵自然没带车,来回需要一步一个脚印亲自走。陶侃一连来了10个“十八里相送”,临别时,逵曰:“卿欲仕郡乎?”侃曰:“欲之,困于无津耳。”一问一答,双方都实在——陶家如此客气,范逵欠不起这笔人情债,便将陶侃推荐给了庐江太守张夔,于是被“夔召为督邮,领枞阳令。有能名,迁主簿。”
陶侃能升官,还靠自己的一双脚板。所谓干出来,没人规定只准用手,不许用脚。不言枞阳穷,但道县官小,陶侃自然还须努力。机会终于又来了,“夔妻有疾,将迎医于数百里。时正寒雪,诸纲纪皆难之。”平时在张太守前献殷勤的肯定不少,但关键时刻大家都露出了真面目。古时市里的交通也欠发达,一小时交通圈尚未规划,三轮车一辆都都没有,大雪天几百里外请医生,弄不好要冻死在冰天雪地,谁愿拿性命玩真格的。但张府仆人都不愿干的事陶侃愿干,还说:“资于事父以事君。小君,犹母也,安有父母之疾而不尽心乎!”陶侃不仅去请医生,还把太守夫人奉为亲妈,张太守当然感动,就连长沙太守万嗣听了都“虚心敬悦”,对陶侃说“君终当有大名。”
老母如此,自己如此,陶侃焉能不“天天向上”。这种双方努力,与儿子不急老子急的空悲切,自当不同。“天天向上”是有高难度系数的,若以陶侃来对祖国的未来施以启发或激励,很容易遭未来族回敬一句“哈巴狗”——现在的小青年,很多拿娘老子的钱不算帐,在QQ上挂出几个星星和个把太阳,就以为练出了高科技含量。不学陶侃倒无所谓,叫陶侃“哈巴狗”,见漂,现浅薄。最具文学造诣,又有历史纵深感的骂法,比“哈巴狗”还可进一步节省一个字——“溪狗”!
“溪狗”是个什么品种?很老的。陶侃原籍鄱阳,后迁庐江郡寻阳县。魏晋南北朝时,江南有许多少数民族,陶家的迁居之地,就是盘瓠蛮即溪族杂居的地方。因杂处五溪之内,又称溪族。陶侃的相貌与汉人不同,当年的枞阳人,背后骂之曰“溪狗”。人,少不了窥阴癖。陶侃的官是怎么来的,老一辈看不到枞阳台的枞阳人,小道消息还是有的。所以,保留为枞阳方言的“溪狗”,内涵一直很明确且很准确。等义词,有“二托子”、“马屁精”,等等。标准的例句,如“这家伙跟人屁股后头跑得跟‘溪狗’一号的”——语法规范,成份齐全。
枞阳的先贤们是善于总结历史的,善于教育子孙,教化乡民。他们善于“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讲给后人的陶公故事,就没有陶母的头发。尽管陶母的头发有极端的重要性,能让陶公“招工”、“转干”,还让自己进了《晋书·列女传》。陶公的故事,先贤们只要求后人看“洗墨池”和“运甓亭”。“运甓亭”留下的成语叫“运甓自励”,“甓”者砖也,当年陶侃上班没事,在单位里将一堆砖搬进搬出。究竟是锻炼身体还是“自励”,讲不清楚。陶侃纯然“自励”,就无需“运甓”,可帮寡妇奶奶挑担水,增添几分雷锋精神。估计,还是锻炼的成份重一点。不过,能以胡砖头代替跑步机,离节约型社会很靠近,他算一个会过日子的领导干部。明代枞阳知县张崇德,很有政治责任感,不光收钱粮、管庶民,还自觉对枞阳的未来负责。他将“运甓亭”修作“惜阴亭”,陶公故事的主题从此更鲜明,什么闲话也都没有了。
洗墨池在枞阳县城光明路的坡下,两栋居民楼之间,早些年政府列其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些年被附近广大居民易为垃圾池。是居民总归要生活,是生活总归有吃喝。从农贸市场一大篮子提回来,吃下去的就叫营养,吃不下去的都叫垃圾。垃圾这个东西,按环卫所的要求处理固然好,但不管倒在什么地方,总比留在家里强,尤其是留在自己家里。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蒋骁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