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 >正文

破罡桥寻踪

时间:2022-03-17 11:09:02

夫子

  破罡桥,地属OU山镇破罡境内。说起破罡桥,已经很有些朦胧了。它历经朝代更迭与风雨坎坷,其身影也早已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而消失。然破罡桥的名字,长久以来,占据了我的内心,我无法想象它的真实的姿态,我也曾多次幻想着它的雄姿,带着烟雨,带着风絮,带着虚幻,驻扎在我的心灵深处。显然,它没有河北赵州桥的悠久浑雄,也没有江苏玉带桥的诗情画意。但它有着一段让人揽阅的悲壮义正的诗章。一直质朴地浸进,浸进我们破罡人世世代代的记忆里。

  说起“破罡桥”是有一定来历的。据史料记载,破罡桥,位于破罡湖与白荡湖之间的堤岗上。在远古洪荒时代,破罡湖与白荡湖为一体,破罡湖水从一条不宽的湖岔流入白荡湖。每当白荡湖汛期时,湖水就倒灌破罡湖内,湖内年年洪水为患,民不聊生。因此,居住破罡湖水岸中心地带胡姓家族,深受水患之灾,苦不堪言。在明末年间,胡姓人于湖与岔交口处,筑岗防洪,一道堤岗,将湖水分成南北,形成了独体的破罡湖,其湖水经扫帚沟入江。

  破罡湖的东面是山山麓,是阮鄂的墓地,其墓地风水称为“黄龙出洞”。阮姓人认为胡姓筑岗防洪,有碍其山祖茔地上“黄龙出洞”戏水,有意困杀朝廷兵部尚书阮大铖官位,阮姓于是破岗引洪。从此,胡姓年年筑岗,阮姓年年破岗,双方官讼到桐城县。县令徐大老爷,本就怯怕阮大铖,但他为了地方百姓正义,硬着头皮公正,通告桐城百姓,某日去破岗实地听审,让百姓公断,而百姓高兴要看徐大老爷的虎胆。徐大老爷根据人山人海议论公断之:“国征田赋,民应生存,破岗引洪,祸国殃民,岗再加固,毋许阮侵,谁再违犯,国法不容”。徐大老爷判令胡姓胜诉。阮大铖得知阮姓败讼,在一次会晤中,明对桐城县令徐大老爷赏识,暗从桌帏底下朝徐大老爷腹部猛踢一靴尖,徐因肠断致死。

  胡姓人在破岗处架桥行人,以志其事。时人认为阮大铖乃二十八宿中“罡”星,必破“罡”安民,于是延用明代洪武四年(1371)桐城县设破罡“河泊所”之名,将此桥命名“破罡桥”。胡姓人为纪念徐大老爷冤死,于桥头陆地建“徐大老爷庙”,塑黑脸黑袍怒目坐像,香火奉祀,并规定胡姓族规年年清明、除夕各家必先祭庙,后再祭祖,违者罚赠黑袍1件并贴“罪过悔过”以戒他丁。此举后因庙毁于1954年洪水,香火逐渐消失。

  说起破罡桥,破罡人引为骄傲,乡民们把破罡桥当作正义的形象来推崇。当我了解和领略到破罡桥的渊源历久与文化沉淀,让我感慨万分。一座破罡桥的历史竟然是这样的坎坷,就像是一位历经磨难的老人,历经苍桑和苦累,历经憧憬和哀伤,我不由得对这平凡的破罡桥敬佩有加。

  为了进一步寻踪破罡桥遗址,我来到当年“筑岗防洪”的堤岗。这条堤岗现在是又高又宽的堤坝,人们称“北圩堤”。堤的一头与破罡老街相连,另一头延伸至小破罡村庄,全长大约1500余米。当我漫步在这绿意浓浓的长堤,欣赏着满是原生态的自然生物,踏着这曾与桥相连的路在眼前延伸,仿佛在与历史对话,聆听着岁月的回声。我努力地想找寻一些过去的东西,朦朦胧胧中,几百年间的破罡桥的幻影又似乎扑入我的眼帘。我在堤岗中间弧形地段一个叫“斗门口”的小村庄停了下来。据老人讲,这里就是破罡桥最初架设处。至于桥的建筑年间和结构,以及桥的规模已无从查考。所谓“斗门”现在称为水闸,过去叫“斗门”。村庄因在“斗门”口处而得名。据说,后来为了便于破罡湖内的蓄水与排洪,就把桥改建成“斗门”即水闸。1951年,政府将“斗门”移至堤坝南端与破罡街道接壤处兴建成今天的破罡闸。

  岁月沧桑,感慨依旧。“破罡桥”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但它依然是家乡的一个文化地标,在它的身上,留下了多少先辈们的悲欢,承载着多少历史的沉淀。我们从这里追寻破罡桥往事,也从它的身上印证了悲壮的苍桑和历史的延伸。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蒋骁飞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