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成英
我对山一直心存敬意,我从不轻易爬山。
山,静若处子,对尘世的喧嚣,从来不作辩解。山林的丰富和沧桑,浅陋的我,是不懂的。所以我总在山外,看那些爱山懂山的人,一次次,不知疲倦地进山,然后一次次,带着不一样的感觉,归来。
浮山,就是这样一座让我心生敬意的山。只知道它是一座沉睡亿年的古火山,有着别具一格的岩洞,浮石,陡峰,和大量珍贵的摩崖石刻。无数文人雅士赋予浮山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更让浮山显得庄重饱满而富有神韵。
而对这些,我几乎一无所知。我不愿贸贸然走进浮山,所以我放弃过很多次走近浮山的机会。山无语,山也不会多言,它始终在那里,或温和,或高傲,不因你的喜好,做任何的逢迎,这其实就是山的好。我想,浮山的好,应该也在于此吧。
而我最终决定,在暮春时节走进浮山,也并没有怀着要去懂得的心情。只是因为浮山要封山重建,我怕我再不去,我会连它最原始的样子,也要永远地错过。我只是想去看看,没有太多目的,也并不想带多少收获回来。于是,我若一缕清风一片浮云,在几个熟知浮山的朋友陪同下,掠过浮山丰厚的卷册,只在很少的几页,在心间和指尖,留住了些许清香。
春天的浮山,树林茂密,青翠欲滴。怪石旖旎,错落而诡异。拾级而上的前方,不时有各种灵异的岩洞在等候。洞内洞外,截然两重天。站立在沧桑而斑驳的摩崖石刻面前,历史和文化被优雅地沉淀,虽然不懂其间的玄妙,一颗浅薄浮躁的心,还是很快变得肃穆安静,仿佛一粒尘埃,慢慢旋转,下沉,缓缓落下来,踏实而温暖。
让我心动的,还有崖上别处一格的命名石刻,“进一步”、“洗心处”、“非人间”、“天台幻境”,只咀嚼这些诗意的名字,已觉仙凡两隔。浮山有太多这样言简意赅的题刻,它们艺术地浓缩了浮山生动的景致。奇峰、灵岩、怪石、幽洞,因此别具风采,熠熠生辉。再跟随古人的墨迹和足迹,用心去感悟山上的春风秋雨、晓雾朝霞、夕照余辉、流泉飞瀑,你不得不惊叹,石刻与风景相互依存和浑然一体的绝妙。虽然不懂,心,却仿佛受了洗礼。山川俊美,沧桑变化,人,何其小,又何必忧。
沿着浮山蜿蜒别致的山径拾级而上,一路聆听耳畔不绝如缕的松涛。我对即将印入眼帘的景致,是一无所知的。走到哪里,看到哪里,一切都随心随意。喜欢错落的山石不着痕迹的简约古朴之美,流连于火山灰流铺张的海岛雪浪的神奇磅礴的气势之中。而当我站在浮山的峭壁高处向远方眺望,天地空旷,尘世渺远,我是离天最近的人,那一刻,真的已非人间。
一路走来,浮山在我脑海里,依然模糊。直到站在山脚,再次仰望浮山,浮山呈现给我的,依旧是陌生而淡定的容颜。是的,这一次我仿佛不曾来过,这一次我只是轻轻掠过,不留痕迹,不带走一片云彩。但我会再来的,会再来看重新屹立的望江亭,和水山绿叶的更加丰厚美丽的不一样的浮山。。。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蒋骁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