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观(1364~1402),字澜伯,又字尚宾,安徽池州人。他自幼勤奋、治学严谨,注重时论,不尚浮文。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黄观以贡生入太学。同年八月,在南京应乡试,中解元;次年三月应会试,中会元;是年四月,黄观复参加由明太祖朱元璋亲发策问殿试。他在策论中极力主张“屯兵塞上,且耕且守,来则拒之,去则防之,则可中国无扰,边境无虞”,从而深得朱元璋的嘉许,取殿试一甲第一名(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黄观是明朝历史上第一位“连中三元”者。从秀才到状元,在县、府、院三级经过六次考试(县考、府考、院考、乡试、会试、殿试),均获第一名,时人赞誉他“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因性情耿直得罪燕王朱棣,在永乐帝朱棣篡权后,黄观尽忠投江而死。为纪念黄观,他的故居贵池上清溪建有“黄公祠”,县城复建状元坊。


黄公大庙遗迹
据了解,枞阳雨坛黄公山上的黄观庙,也是为纪念黄观而建的,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黄公山因此又名“状元山”。据说,山上有清代宰相张廷玉题写的“神林永禁”碑,可惜这次我们没有找到。曾经雄伟的黄观庙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被拆除,据说材料被用来修建中学了。如今原址仅存了由当地居民搭建的这个简陋的小棚子,里面供奉着黄观大人。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蒋骁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