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青
在清代文坛上,桐城派是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其中清代桐城派散文大家姚鼐,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派三祖。在中学语文课本上,就收录有他的散文名篇《登泰山记》。
其实这位文坛大家,曾两度到达济南,在此赏读泉城的湖光山色、庙宇建筑,并留下了题咏济南三大名胜大明湖、趵突泉、千佛山的诗作,和记述游览灵岩寺的游记。
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姚鼐第一次来到济南。当时他被朝廷委派为山东乡试副考官,因此在济南客居了两个多月。来到齐鲁大地后,姚鼐兢兢业业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而在公务之暇,他也寻访心目中向往的泉城胜景。
姚鼐最喜爱的济南景色是大明湖。在两个多月时间里,他曾多次畅游大明湖,并留有《大明湖夜》诗,其诗曰:“南山已暝色,回见明湖光。秋尽济南郭,渺然江水长。中流上新月,轻舸复徜徉。烟昏鸥鹭宿,波沈芦荻苍。孤往仍中夜,回飚城曲凉。亭楸高拂雾,寺棘下零霜。佛幢犹立魏,名士正思唐。安知后游者,声迹永相望。”在诗文中,姚鼐自述自己对美景如痴如醉,多次赞美大明湖的美丽优雅。
古人有逢重阳节登高的风俗。到了当年重阳节的前一天,姚鼐也和几位友人相邀登上千佛山顶。他们赏菊望远,赋诗唱和,姚鼐乘兴而作《九月八日登千佛山顶》长诗。
从千佛山下来后,姚鼐游兴未尽,又来到趵突泉边,聆听泉水喷涌之声。他再度提笔赋诗,抒发自己对济南美景的喜爱。
在济南期间,姚鼐还多次前往如今芙蓉街附近的张公祠,祭拜在明末抗清中牺牲的桐城同乡、山东左布政使张秉文。晚明时期,清军入塞进攻济南。张秉文率领孤军奋勇作战,城池失陷后杀身殉国。姚鼐特意来到张公祠外,“瞻公像,拜于祠下,怳焉赋诗而后去”。其所作诗曰:“历数天将改,藩篱国早亡。士余忠壮志,家在战争场。女烈甘怀石,臣心尽布裳。同闾悲旧史,异代入祠堂。树积阴云黑,旗翻落日黄。行游魂魄毅,溟海地茫茫。”
不久,完成乡试任务的姚鼐与济南作别,依依不舍回到了京城。
到了乾隆三十九年,不喜宦海的姚鼐在完成《四库全书》编纂工作后,毅然辞去了官职。在回乡之前,他来到山东游览,并冒雪登上泰山,留下传世名篇《登泰山记》。
当年腊月末,姚鼐辞官离开京城,顶风冒雪,过齐河、长清境,于腊月二十八这天到达泰安,受到好友、泰安知府朱孝纯的热情款待。
第二天,姚鼐在朱孝纯陪伴下,从泰山南麓登上泰山极顶,并于次日早晨观看日出。当天晚上,姚鼐就趁热打铁创作了《登泰山记》。
三天后,姚鼐在友人陪同下又游览了长清灵岩寺,并于当天晚上在宿处写下《游灵岩记》一文。《游灵岩记》写得亦清正秀美,只不过较少为世人提及。
游览完灵岩寺后,姚鼐并没有继续北上济南,而是又返回了泰安。接着他从泰安直接返回京师,处理完一些事情后,从京师南下,回到了故乡。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蒋骁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