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 >正文

一座山的文化

时间:2022-04-28 14:57:04

  黄达奇

  枞阳县境内有座山叫城山。为什么叫城山,说法有两种:一种是由于在它上面发生过神奇的故事,当地人将它当做图腾来膜拜,取名曰神山,谐音城山;另一种说法认为这里曾经是同安古县城所在地,因而将县城旁边的这座山叫城山。我们在登山时,遇到当地老百姓和同行中的熟人打招呼时,都说“你们到神山头上去啊!”这说明在广大群众的心中还是认可第一种说法。

  这是一座极平凡的山头,说它平凡,因为它只不过是长江中下游北岸枞阳县会宫境内众多山冈丘陵中的普通一员,在北斗卫星的地图上恐怕都难以找到它的坐标,与周边的浮渡山、柳峰山、白云岩、大青山相比,在大家的心目中也难以刷到它的“存在感”。但它又是一座极不平凡的山头,说它极不平凡,是因为这座山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传承着神奇的精神力量,积淀着正向的价值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它的身上流传着的传奇故事中植根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儒、道、释”三家兼而有之的文化因子。

  回心岭之儒家文化

  回心岭是城山头的主峰之一。其山势虽然不高,山形山貌并不复杂,但由于它所处位置重要,“拥湖通江、扼守要冲”,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当地人流传至今的故事是:元朝末年,会宫人大刀王胜率领家乡义军加盟红巾军朱元璋团队时,当时由于形势不明朗,其子认为另一个首领陈友谅这边队伍更强,便想要投靠陈友谅,王胜在“思想政治工作”无果、其子仍不回心转意的情况下,为稳定军心,遂大义灭亲,杀了自己儿子,义无反顾地追随朱元璋,最终在后来朱陈两军的鄱阳湖大战中,王胜率35名敢死队员,用火攻杀入敌营,身负重伤后跳入长江壮烈牺牲。明朝建立,朱元璋登基后,追赠王胜为怀远大将军,封太原侯,赐家人良田百石,并建祠立碑,供后人景仰。

  众所周知,儒家文化中讲究“忠孝仁义礼智信”。枞阳地处吴头楚尾,是长江文化和桐城派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汲取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素有气节之乡美誉,枞阳人家国情怀厚重,有着远大理想抱负,为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可以舍身取义、杀身成仁,甚至可以大义灭亲,这便是儒家传统思想文化的价值追求和进取精神。

  城山寨之道家文化

  城山寨位于城山之东北,地势显要、易守难攻,相传朱元璋与陈友谅两军对垒之时,朱元璋在此构筑工事堡垒,形成军事要寨,时至今日仍然依稀可见当年的城墙遗址。陈友谅则在北边的山头上安营扎寨,与之遥想对应。一日,朱元璋来到城山寨察看军情,正在此时,恰巧陈友谅也在对面的山上巡查阵地,发现敌军主帅后,陈立即张弓搭箭,想射死朱元璋,哪知用力过猛,拉断强驽,错失良机,陈于是痛呼“天亡我也”。传说陈友谅本来天生臂力过人,正常情况下,在此距离射死对方应该不在话下,可是却偏偏发生了不该发生的事。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冥冥之中有如神助,此人命不该绝”。现在城山寨对面的那座山也被后人叫做“断弓山”。

  其实从哲学角度来看,任何事物偶然性中包含着必然性,也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这与道家文化遵循自然规律,提倡顺势而为,顺其自然是一脉相承的。朱元璋能从一无所有的草根阶层经过不到二十年的杀伐征讨,最终消灭元朝和各方势力,除了他个人出众才能和斗争本领外,其实也是他顺应时代潮流和社会发展大势,故而应有“天下之份”的历史必然。换句话说,有些事情是人力不可抗拒的。所以陈友谅的“断弓”故事便有了最好的注解。《增广贤文》里说“命中有时终须有,命中无时莫强求”便是这个“道”理。

  觉华寺之释家文化

  神山头上有座庙,其名觉华寺。庙虽普通,但它却能普度众生。相传有个僧人在此修行,他平日乐善好施,遇见村民有难便出手相助。一日当地某贫困村民身患绝症、性命垂危,他闻知便将其接入庙里日夜照顾,并遍采山上草药进行治疗,经过他的悉心照料,最终将这个人从鬼门关前拉回来了。这个人深受感动,后来他也看破红尘,出家为僧、入住庙内,传承衣钵、济世救人,从此庙里香火日盛,代代相传。

  某种意义上说,释家文化就是“奉献文化”,教人“慈爱众生、无私奉献”,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在为他人献爱心、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中华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我们要进行创造性传化、创新性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乐于奉献、诚信友爱,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城山所在的会宫区域,自古钟灵毓秀、英才辈出。远的不说,明清以降、近代以来,文有清代文学家、教育家吴汝纶,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代理宣传部长方治,法学家、中国民法第一人史尚宽。武有明代怀远大将军王胜,明威将军方松泉,新中国中将张斌等。会宫乃自老桐城南乡一带,文化底蕴深厚,历来重文尚读,有着“穷不丢书、富不丢猪”的古训,自古就有“晴耕雨读、忠孝传家”的乡风,这些朴素的的乡土文化经过提炼合成,便升华成为盛行中国文坛三百年的桐城派文化里的乡土元素和基本成分。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座山孕育一方文化,这就是人文地理。城山,既是地理的城山,更是人文的城山,它的每块土壤中都积淀着厚重的文化元素,它的每棵草木上都布满着旺盛的文化血脉!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蒋骁飞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