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炎生
晨读
青山中学是开放式学校,当时没有围墙,四面环山,满山都长着不高的松树,虽说生活艰苦,但苦中也有乐事,更是学习的好地方。
学生都是方圆近百平方公里考来的,是当地的学习尖子。这些学生聚到一起,学习上谁也不甘落后,你追我赶。就以晨读来说,每天早上,天刚蒙蒙亮,很多同学就起床,拿书到山上,找一块石头放到松树下坐着,开始大声读书,大部分学生都如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安得广厦千万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等等。
漫山遍野都能听到读书声。这朗朗的读书声,是莘莘学子前进的号角,是走向未来、开拓人生的激奋。
30多年过去了,中学课本上很多好文章,现在还记得不少,有的还能背诵,这是当年那样环境下,晨读出来的,它为我积累了文学知识,更奠定了写作基础。
腰斩食堂菜价
青山中学有一段时间菜价很贵,尤其是粉蒸肉,一小碟才一两多猪肉,要5角钱,非常贵,即使这样,一天也只卖几十份,供不应求。当年物价极便宜,猪肉才7角3分一斤,大米才1角4分9厘一斤,煤才2分一斤。学校校长很正直,知道食堂炊事员有猫腻,抓又没有证据,只好忍着。
一次,校长借多名学生集体反映菜价贵的问题,要求高中班每天派学生帮厨。名为帮厨,实为监督,看菜价到底贵在哪里。头几天同学去,根本没有监督,就回班里上课。那天轮到我和另两位同学帮厨,好好监督了一回。
首先看进来菜多少,肉多少,算好成本。接着看肉切分的数量,加上盐、配料,以及烧煤等费用,算出总价后,除以数量,得到每份的成本价。这样算来,一份粉蒸肉成本只要一角三分都不到。
我们要求按一角五分出售,食堂炊事员不同意,先是贿赂我们,给肉吃,不要钱,我们坚决不同意。接着他们又讨价还价,说菜价降得太多,校长、老师和同学们知道会找麻烦,还说炊事员当不好,学生以后吃饭也不好,等等。
我们毕竟是来校学习的,食堂饭菜同学生有直接的关系,最后同意粉蒸肉价降一半,青菜价降多一些,同时还要求今后就按今天的菜价卖,不准涨价,如果涨价,将把此次监督的情况告诉校长。学校食堂菜价减半后,受到校长的表扬和同学们的好评。
从那以后,食堂菜价腰斩一半,直到毕业。
逃 课
在青山中学读书的学生,都是好学上进的学生,不但刻苦求学,认真听课,还能自觉读书。学校抓教育很严,管理也很严。抓早读,抓白天上课,连晚上也抓晚自习,有时还上课。
校长每天晚上都亲自到各个教室转一转,看看学生学习情况。特别是毕业班,校长只要看到教室里有空位置,那肯定要查的。
一次,深秋季节,从早上开始,刮起了呼啸的大西北风,气温骤降,我还穿着单薄的衣裳,冬衣还在二十多里外的家里。教室里实在太冷,人瑟瑟发抖,书也看不进,就想着早点下课,好到被子里暖和一下。
时间老人就是那样,你越等越急,他越是走得慢。没办法,偷偷收拾书本,溜出教室,快步跑到寝室里,用被子裹紧身子,头也缩到被里,好让全身暖和一下。当天校长又到教室检查,发现我不在(也还有其他同学和我一样),就到寝室里查,将我们从被窝中揪出,批评不遵守学校规定,又讲学习的重要性,我们只有点头的份,没有分辩的份。其时身上更冷了,哪里还能听得进校长训话。
刨山芋
在高中学习年代,是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这些毛头小子和黄花女孩,正值青春年少之时,更是一群正在长身体的学生。俗话说:“半拉小子,吃死老子。”然青山中学生活艰苦,学习又紧张,食堂饭菜难吃,年青又让人消化特别快,饿得前心贴后背是经常的事。
一个秋天的晚上,自习过后,几个人都感到肚子饿,宿舍里又没有零食吃,实在没法,本想回宿舍喝点水,熬熬也就过去。这时不知谁提议搞点东西填肚子,别让它咕咕叫。其时,夜色葱笼,山峦青翠,可山区贫瘠,除了农人在山里开荒,种了山芋,别无它物。
几个同学乘着月色,翻过山梁,来到早上读书的地方,看有几陇山地,山芋藤蔓长满一地。几个同学走到地中间,先用脚踹土,然后再用手刨土,快速取出山芋,赶紧离开,生怕有人来抓,那就惨了。
回到学校,几个人毕竟是第一次干这事,做贼心虚,心里自然害怕,不敢张扬,轻轻地来到校旁池塘边,用水洗一洗,就大口大口吃起来,管它生的熟的,卫生不卫生,每个人都吃得津津有味。人哪,肚饥之时,吃什么都感到香甜。
第二天提心吊胆上课,生怕农人发现,找到学校来告状,那麻烦可就大了。吃山芋有一个让人最大的烦恼,山芋这东西容易作气,吃过后,屁特多,又响又臭。上课时坚持忍着不放,生怕放响屁,男同学笑话,女同学白眼,使自己难堪。等到下课时,找一个无人的地方,痛痛快快地放上一通,以达畅快之意。
现在想想当年之举动,甚为可笑。
两张脸
在青山中学就读,最难的莫过于喝水。学校里没有自来水,就是校旁池塘和井里有水。井平时锁着,池塘水又脏,唯一只能到学校食堂打开水喝。食堂供应开水一般在早上,得趁早去,自己拿热水瓶去打,去迟了,开水打完,意味着当天没有水喝。
其实学校食堂傍晚也供应开水,只让女同学打,男同学是不给的。当年乡下重男轻女严重,女孩能上学不易,考上初中、高中更少,能来上学的,都是佼佼者,学校也提供方便和照顾。
有一天,寝室几位同学(其中就有我)早上去迟了,未打到开水,一天下来,渴得要命,看到女同学到食堂打水回来,也拿着水瓶去打水。食堂炊事员死活不同意。先是哀求,他就是不让,后来同他论理,就说:“女同学能打水,为什么男同学就不能打?”你知道他怎样白眼我们,数落我们,还讲了一句至今都不忘的话。“你们能同她们相比吗?人家要洗两张脸,你们有吗?”
他说得我们哑口无言,又好气又好笑,只好乖乖走人。
顿悟
上初中时,数理化一直学得很好,成绩在全年级前几名,不爱好文学,甚至讨厌上语文课和写作文,感觉文学没有什么用。以前流传一句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到了青山中学读高中,有件事改变了对文学的看法。记得上高中第一堂语文课,老师何保舟用苍劲有力的板书,在黑板上写了两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何老师先解释第一副对联,“世事”就是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洞明”就是洞察清楚,理解明白;“皆学问”就是自己的学问。通俗地说,就是学东西,把什么都弄清楚、搞明白,这就是你的学问;学的东西多,理解明白多,你的学问就比别人大。
下联是说人情世故历练达到一定程度,你就可以写文章或可以做写文章的材料。何老师又解释第二副对联,秀才就是以前做学问的人,在家里通过学习,能够知晓天下大事。其时心有所感。
紧接着上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何老师介绍了作者朱自清写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作者不便直说,用曲笔写对中国前途的担心。对文学心有顿悟,突然感觉眼前拥有另一片文学天地。
“文学有说不出的好处,就是可以把人的思想、感情通过语言、文字描述出来,呈现于世人面前。”这是我对文学的看法。
人的思维是大脑中一种活动,它看不见,摸不着,只能通过讲话、写文章,才能把自己当时当地的所思所想勾勒出来,让人知道你的思想轨迹,不然,谁能知道你在想什么?
老学究
青山中学文科特别好,而我喜欢数理化。在高一时,文理不分科,但很多同学都有学文或学理的倾向。我自然主选理科,对上历史、地理课也就随便听听。
上历史课的老师是个老学究,叫许同寿。他个子不高,身体很胖,满脸络腮胡子都已花白,平时不修边幅,喜欢中国历史和中国古典文学,学问很大,脾气又特别好。
我在校时,可能有六十多岁,他老来才得子,甚是喜爱,用心培养,用诵读、唱读、颂读等方法教儿子学诗词,其时儿子才六、七岁,已经能背诵读古诗词六、七百首。当时省报记者还专门采访过这事,轰动一时。
一次,许老师上中国古代史,主要讲宋朝历史。老先生进教室后并未先讲课,而是在黑板左右两边各写了一首词,左边是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右边是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两首词写完后,开始上课。许老师用抑扬顿挫地读唱法读完这两首词,接着介绍李清照生平,以及创作这两首词的时代背景,把北宋到南宋变迁、人民生活在外敌入侵的社会动荡浓缩在这两首词中。
老先生讲到兴致时,不由长叹。紧接着老先生又用宋朝诗人林升的《题临安邸》一诗作本课小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这堂课,终生难忘。他对我触动很大,心有所悟,对诗词感起兴趣来。兴趣是最好的教师,由于许老师的一堂课,我坚持学习诗词,平时也动手将心中的感悟写成诗词或文章,经多年积累,终于在2004年正式发表一本诗集《皖江春月》。
据说许同寿老师已作古,谨以本篇小文纪念这位恩师。
吵架
青山中学除了学习,就是读书,文化娱乐活动很少,连平时体育课都安排得不多,因为这些与高考无关,在考分至上的年代,学生生活是多么枯燥无味。
一群少男少女过着清教徒式生活,生机自然就少。然毕竟青春年少,青春萌动就像春天里的野草,随春风春雨而萌发,男女同学中那种自然而然的爱慕就会产生。
可是,大家知道,在那个年代,女孩上学不多,能上高中就更少。全班五十多人,只有女生七、八个,大部分是毛头小子,这增强了女生的优越感和高傲感,总以为自己高人一等。
男女同学平时在班上一般不怎么讲话,生怕有闲言闲语。可还是有一些男同学暗地里追求女生。
这是一场不公平的角逐,社会上常说:“男人好色”,其实只讲对了一半,我以为“女人贪帅”,尤其是知识女性更是如此。正因为女同学少,她们的优越感就特强。女生们只顾同个高伟岸的帅男亲近和讲话,对我等个子不高,长相一般的男生不屑一顾。
怎么办呢?为了让女生青睐,让女生对自己引起注意,有时剑走偏锋,在班里搞些恶作剧,以此引起女生注意,甚至不惜同女生吵架。
其时,对班里一个漂亮女生暗生欢喜。这种欢喜,现在想来,可能是一种亲近的好感,一种初生的朦胧的爱慕,也可以说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那种。而这个女生从来不同我讲话,平时连正眼也不看一眼。
为了引起她的注意,有一天我特意找茬,把她的凳子藏起来,让她站着上了一堂课。下课后,通过了解,知道是我干的“好事”,非常生气,就同我吵架,而且吵得很凶。这是我所希望的,总算同我说话了。
殊不知,聪明反被聪明误,这种小聪明用错了地方,越是恶作剧,越是要引起对方注意,越是适得其反。女生从那以后,更加不理我,还带有鄙视的现象。
三十年过后,高中同学聚会,又见到那位女同学,相逢一笑泯恩仇嘛。她一眼就认出我,我也认出她。她说,她还记得同我吵过架。至于为什么吵架,她至今还不明白。是的,这是秘密,我不说,谁又能知道呢?
动机即目的,当年没有达到的,现在达到了,因为我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谢谢还能记得我。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蒋骁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