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阵鞭炮的“噼里啪啦”声,满村庄的孩子们喜形于色、奔走相告:“小东东家上大梁啦,抢糖果去喽——”
只见小东东家的屋场上,一栋金碧辉煌的三层楼房矗立起来了。瓦工师傅和木匠师傅各站立在堂屋的东西头山墙,一根染红的粗麻绳系住木梁两端,将大梁安安稳稳地架到山墙上。此时,鞭炮齐鸣,木匠放声高唱:“下有金鸡叫,上有凤凰啼,此时正上梁”。家人、亲友和围观者都兴高采烈地齐声应和:“好!好!”瓦匠和木匠师傅将主人准备好的糖果、香烟、糕、红枣、铜钱、金元宝等从梁上抛向屋内屋外围观的人群,此为“抛梁糕”,寓意“高去高来”“财源滚滚”。
一时间,前来看热闹的男女老幼都在争抢,分享这一份快乐和喜庆。主人呢,见来的客人越多越高兴。木匠师傅还在高唱:“抛梁抛到东,东方日出满堂红。抛梁抛到西,麒麟送子挂双喜。抛梁抛到南,子孙代代做状元。抛梁抛到北,囤囤白米年年满。”大人、小孩一边应和,一边在地上抢糖果。此时,爆竹声、喧闹声,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农村地区,建新房可以说是一件大事,从选址到动工,再到完工,有诸多程序和讲究。尤其新房上梁,更是注重仪式,这是一个求吉和祈福的过程,希望房屋永固,平安长久,家庭和睦,子孙满堂。
上梁习俗始于魏晋,明清时已经普及。按照民间建房的程序,建房礼仪大致上可分为选址、立中柱、上梁、立门、竣工等几项。其中,上梁是建房过程中最重要的礼仪,时间应择于太阳上升时进行,寓意合家团圆,财富如旭日东升。
旧时上梁前必祭神,祭品有“全猪”(即猪头一只,猪尾一根),鱼、鹅、豆腐、蛋、盐与酱油五色或七色,用木制红漆祭盘,置于供桌上端,其他菜肴的碗数不限。贴“上梁欣逢黄道日,立柱巧遇紫微星”之类的对联。梁上两端挂红绸,红绸下垂清顺治铜钿一枚,取“平安和顺”之意。上梁完成,有人会用红色的线绳在大梁两头各绑一叠约二寸半高的“福金及银纸”。这是要赚阴阳钱,意思是说大小钱都要赚,但梁下要有天花板隔住,不要轻易被人看见。
至晚,办上梁酒席,宴请工匠、亲友。若是当日晚上有雨,主人可乐了,“人丁如雨,财富如雨”是及时雨。上梁后要生火,迁进新屋亦生火,意谓“红红火火”。(章乐飞)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蒋骁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