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 >正文

大缸窑渡口

时间:2022-07-01 10:04:04

  大缸窑,现为枞阳镇小缸窑居委会大缸窑社区,这个古老的地名与村落,曾是繁忙的水码头与驿站。随着社会发展一日千里,昔日的水陆交通要道和地图测绘坐标点,如今已被逐渐淡忘,难觅其踪。

  大缸窑,位于黄公山山脉的南端、花山北岸,两地对峙相距约十华里,枞阳长河将两岸切断分襟。清朝和民国年间,大缸窑与花山同属桐城县治。如今新的行政区划,枞阳长河成为枞阳县与安庆市行政区划的边界线。枞阳长河的上游起始于大缸窑,融舒、桐、怀、潜之水的菜籽湖、白兔湖水域经此汇入长河再流入长江。

  大缸窑渡口就设在枞阳长河上游的河道上。有了这条长河,就有了大缸窑渡口。过去大缸窑渡口承载着南来北往的交通重任,成为连结两岸交流、贸易的交通枢纽和重要驿道。安庆始为府制,它即为商品贸易的集散地。由于过去交通落后,桐城、舒城、孔城、义津、庐江、罗河等地百姓到安庆,双店、肖店、金神、练潭、双港百姓到枞阳,大缸窑渡口是唯一交通要道和必经之路。

  每年汛期,大缸窑——花山两地湖面相距10华里之遥,其时大缸窑渡口凸现出其特殊的交通优势。正常年景的汛期,渡船可停靠花山的黄连嘴。偶有大水之年,湖面更宽阔,渡船必须绕花山之西进鲍冲湖直插十八步泊下客。据老人传说,在康、乾太平盛世和安庆成为省会时期,大缸窑渡口十分繁忙,行人络绎不绝。渡船扁浅开阔,两舷各配四匹大桨,后配一长橹,行速快而稳,每航次可载客百十余人。纵然遇上七、八级大风,湖面波涛汹涌,渡船安全畅通无阻。解放后尽管客流减少,渡口安全仍为重中之首。仅以1965年为例,大缸窑渡船经安徽省交通厅皖江航运管理局审查后,颁发了皖安监字第359号《木帆船乘客证》,核准该渡船可载乘客34人。由此可见,大缸窑渡口的渡船质量、渡口安全很受**的重视。

  由于大缸窑是血吸虫病流行区,1969年**号召圈圩造田、垦荒灭螺;将枞阳长河大缸窑段的河道去弯取直,并沿长河筑堤圈起大缸窑圩。从此,大缸窑——花山每逢汛期浩瀚如海的湖面隐匿人间,一去不返。大缸窑渡口只剩下几十米宽的河道,并由原来的大木帆船改为交通部门赠送的钢质渡船营运。

  据史料记载:明代年间,国子监生张孔纪曾在大缸窑渡口施舟摆渡,后因操舟者勒索行人,多取渡资。因此,后由枞阳炭铺王(名王纲字舒工),特买大船,并置田产,以资养护,雇工摆渡,不取渡资,行人众赞其德。. A! H! T- y6 F

  清朝同治4年之前,大缸窑——花山渡口两岸对摆,共同经营。从1865年(清朝同治4年)开始,渡口经营产权由枞阳炭铺王王纲后裔独家买断,由王氏子孙沿袭传世经营。新中国成立后的土改期间,大缸窑——花山渡口其产权经**划分仍由炭铺王王氏二十代传人王伦民、王伦敦、王伦端等五户经营。

  解放战争期间,枞阳长河以北属--统治区,长河以南的花山一带是大别山游击队革命根据地之一。花山的海潮庵曾是游击队的活动要点,海潮庵脚下人称施家五奶奶就是这支游击队的联络员。大缸窑渡口在特殊的年代,经常冒险接待和掩护革命同志,为游击队员的革命活动提供了交通条件和安全保障。1949年4月,大缸窑渡船及船工王伦民等人参加了渡江战役,为战斗的胜利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8 k" C- w) l1 v- S4 F
社会在发展,历史在变革。解放后,交通条件不断改善,怀宁高河、桐城徐河等大桥相继建成,合安公路、枞安公路全程通车,水陆交通四通八达,大缸窑渡口的客流日渐减少。特别是枞阳长河小缸窑河道上修建了长河大桥以后,大桥似彩虹飞架,桥上车水马龙,大缸窑渡口昔日重要交通优势随即消逝。大缸窑渡口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渐渐完成了它的使命,划上了圆满的句号。(王晓林)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蒋骁飞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