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 >正文

项铺的桥

时间:2022-07-07 10:12:00

  马致远的一句“小桥流水人家”,点燃起我一探家乡的桥的极大热情。

  家乡背山面水:柳峰凤凰矗于北,石溪环于西而白荡湖汊偎依于南,水绕山环,亦可算得上一块宝地了。而源于柳峰凤凰诸山的两水——小桥旧人姑名之曰项铺河、白石河——分叉蜿蜒南流,终又汇合于白荡湖滨,山水相牵,护佑着家乡世世代代子民。

  或卧或躺于两河之上的一座座小桥,犹如旧时老人对襟大褂上的一排纽扣,将河水分开的村庄与村庄、田亩与田亩、小路与小路又对接了起来。每一座小桥便是一件小小饰品,随意缀在家乡的两条缎带之上,悦人眼目,动我神思。

  与两条河水一样,家乡的桥也大多无有名号,是因为它们太小了的缘故吧,一律呼之小桥。小桥旧人缘旧例,即以小桥所在附近村庄名名之,想必未为不妥吧。

  名号既定,诸君如有兴致,且请随我一同去看看家乡这些可爱的小桥。

  先从西面的项铺河上的小桥看起。

  荞麦岗桥。水出团庄水库,至岗边,河床狭而陡,昔铺一木板,以渡行人。今建以钢筋混凝土板桥,宽6米,可行车辆。此乃项铺河上第一桥。立桥上,看春潮带雨,滚滚而来;听细流漱石,潺潺不绝。信可乐也。

  毛庄桥。涧水出岗边,折向毛庄,路口一桥,桥面凹槽型,与村村通路同宽,即毛庄桥,当为后来重修。记忆中,此处乃一小桥,几条麻石横档涧水之上而成。桥头原有一高大古树,半枯槁。树下一庙,不知供奉何神祇,初一、十五香火颇旺,树亦满披红绿神帐。树即朴树,今已不存,旧桥亦无迹。

  龙山桥。溪水出田亩至徐岗,贴公路逶迤而行。遇龙山岗,凿岗而前,上铺一槽型石板为桥,垂直高度几近十米,窄仅容人,兼作灌渠用。人行其上,不免心惊。今该桥得以加固拓宽,两翼护栏也增高,行人车辆可放心往来。

  农中桥。龙山桥往下不二百米,水出龙山岗,入百里秋与大枫圩口,一拱桥独卧,将两大片田畴扭牢,把诸多小路系紧。从百里秋东来,过小桥入大枫圩北角,一条机耕道直达原白石初中(俗称农中)。在其五十年办学的风雨历程中,这座小桥迎来送往了多少农中学子!不妨呼之农中桥。而今,已趋颓圮的小桥,如一位伛偻的老人俯伏在静静的流水之上,仍在默默地细数着往来于两片田畴中农人的脚步与老牛的印迹。

  束庄桥。束庄位于百里秋中央。自村子往西,一通道直抵公路,通道下一双拱石桥跨河而过,即束庄桥。不注意看,感觉不到桥的存在。多少小桥都是这样经年累月地默默地为车辆行人的往来提供着方便。

  楼庄桥。我一直疑心:王家楼庄初当为王家奴庄,即全庄均是王家的佃户,住在两片田亩中间,耕种着这两片田亩。此处地势抬升,项铺河弯出这里,顿觉宽阔。远远地,于杂树与芭茅、苇丛掩映中,现出一面圆镜来——桥拱与水中倒影合成的明镜,晃闪着亮光,引人遐思。拱上铺平板,人畜可通。两侧稍低,作灌渠用,亦巧思也。

  小黄庄桥。项铺河出百里秋,至小黄庄乃三岔路口:县道自西往东,支路由南而北。单拱的小黄庄桥即架于县道跨于河上。半个世纪以来,桥畔的柳条青了又黄、黄了又青,多少北往南来的客打此经过,恐怕小桥也记不清了。但它仍记得要一辈子站立在这儿迎送车辆行人而无怨无悔。

  出小黄庄桥,项铺河折向东流,至棉咀入外河,其间尚有林院桥、棉咀桥,皆简简单单石板铺就,却年年岁岁、岁岁年年,以其简陋身躯,将两岸的小路、村舍、田园挑起。日日夜夜,听流水轻唱,看日升月落,喜鸡犬相闻。

  再去白石河上走走,如何?

  白石河源出龙虎村山上。水量、流程均次于项铺河。河上小桥亦少。其上溪涧,或以几块大石垫之,或挡以木板、石板,即可涉涧而过。

  河水至陶家油坊始大,此处景致最幽。八、九、十人家错落,有一几人合抱古枫荫庇,两岸青树翠蔓,蒙络摇缀。近村一石板桥斜挡,河床里大石乱铺,白亮亮水花刷洗石上,潺潺声与树间好鸟鸣叫相和,最得马致远诗句韵致,每每让人流连。

  河水绕冲田西侧蜿蜒,至县道,有一单拱石桥跨其上,乃“英雄桥”。先前桥面两侧各有七八根桥柱,柱间横三道粗钢筋栏杆。两头桥柱上有字曰“英雄桥”、“建于一九六六年”。今桥柱、栏杆俱毁,遂使“英雄”大名不传久也,几至无名!然交通作用仍存。桥下细流澄澈,卵石游鱼,观之可亲。桥两旁列幢幢楼房——小镇触须蔓延至此,庶几“英雄”不至太过寂寞吧。

  英雄桥下乃宽阔河滩。白石河于河滩与源于凤凰山的河水交汇,直抵外河。曾经辉煌一时的白云砖瓦厂即在此处。砖瓦厂前悬一石拱桥,即窑厂桥。长高皆不下十米。当初千家万户做房子的砖瓦便从此桥输出。后砖瓦厂衰败了,此桥便成了危桥。今重修,一如先前风貌:水泥桥柱、钢筋栏杆。上可跑得车马,下可驶得帆船。方便了家乡最南端村民的出行。

  感谢这些小桥,为家乡的发展默默奉献着。

  要说有名字的桥,家乡也有几座,还请随我去看看。

  项镇桥。白石河水出窑厂桥往南,与出棉咀桥往东的项铺河相汇于外河,再往南,便入白荡湖汊,湖汊伸入唐山圩与小岭圩之间,于最窄处,建一双拱石桥,犹如一只巨手,把两片圩田拧成一体,此即项镇桥。桥两侧拱壁上水泥塑“项镇桥”三字仍清晰可辨。想当年,无论农闲农忙,行人车辆,往来桥上,络绎不绝,何其热闹!后因退圩还湖,人迹少至,桥面破损严重,杂草蓬蓬,怎不教人唏嘘概叹!

  幸福桥。自项镇桥沿唐山圩堤顺时针走半圈,便至石溪河入湖汊处。县道穿湖汊而过,一座多拱石桥飞架,幸福桥是也。称其为大,名副其实。县志载:幸福桥(俗称夏家嘴大桥),1965年动工,翌年竣工,坐落在金(家桥)横(埠)公路拔茅山北的夏家嘴,横跨白荡湖。该桥为石拱桥,有4大孔,每孔净跨20米;两小孔,每孔净跨10米。全长128.3米,净跨度100米。桥高18.3米,桥面净宽6米,两边人行道各为0.75米。汽车负荷载限13吨,拖挂汽车限载60吨。此为县内第一座大桥。

  石溪河乃界河。西头桥头堡处立一界碑:东白石乡西安凤乡,则幸福桥全在吾乡境内。在西头两侧四个拱壁上,各用白水泥塑“幸福桥”三个斗大楷字。记得昔时桥面两侧各有44对桥柱,柱与柱之间是带花纹的水泥栏板。今改成槽型护栏,不及旧时美观远矣。1998年,铜安路取道乌金渡大桥,县道随之南迁。幸福桥遂“退居二线”,真的过上了“幸福”的晚年生活。桥上凭栏北望,浮山隐隐,夕阳下、苇丛间,石溪河波光粼粼;抚柱南眺,拔茅巍巍,晨曦里、薄雾中,白荡湖鱼帆点点。幅幅画卷,醉人心魄。

  女儿桥。县志载:该桥位于白石乡的柳阳街北街口。……此桥为一孔石拱桥,全是麻石条垒成。桥长8米,高5米,拱顶两边截面上各有“女儿桥”三个正楷字。女儿桥建成于民国20年(1931年),系陶姓群众捐建,桥名来历无文字可考。

  从早就衰退的柳阳街,沿残存的麻石板街道曲折而下,于北街口不十步远处,寂寞的女儿桥匍匐支撑着。引桥已无,桥面残损,下无流水,垃圾成堆。临风吊古,空生嗟叹。柳阳街昔日短暂的繁华与女儿桥微茫的荣光,早已湮灭。而我依然感觉到,当年父老们建桥的热情及对女儿的钟爱,尚滚烫地留存在桥头块块麻石条间。

  家乡的桥,自不止这些,无论有名的,没名的,都是馈赠给家乡父老的一份厚重的礼物,你说呢?

  作者简介吴根福,白云中学教师。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蒋骁飞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