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康一生著作甚丰,主要有:《筹债堂集》《忍死录》《货殖传评》《太白剑》《江淮集》《浑茶草》《红亭本草》《宋史改本》等,多散佚,今存者十之二三。流传下来的主要有《忍死录》,记述其曾祖以下的四世家事;《黄巢传》,借唐代史事以论当时政治的黑暗和军事的失误;论著《白白斋货殖传评》。另有《姚休那遗稿》12卷。
笔者对乡贤著作向来珍爱,但数年来,姚康诗文一直求而不得。2009年初,我在县城正大街偶遇县诗词学会会长吴朝晴老先生,遂向他打听何处可以借得姚康诗集。吴老向我透露了一个信息,说会宫姚氏后人在搜集整理出版姚康诗文。当时我便拜托吴老设法为我弄一本。4月14日上午,吴老以83岁高龄,专程来我办公室送来姚康诗文集上下两册,令人感动不已。
姚氏后人姚镜清、姚允慰父子两代人,历时近百年,不辞劳苦,从各种资料中广泛搜集姚康诗文,手抄摘录,并加以点评,辑成两册,出版问世。姚康历尽浩劫所遗留下来的有限诗文,终于再现于天下,真是善莫大焉。
钱澄之说:“吾乡先哲,有高世之行、旷绝之才、淹雅蕴藉,而名不出闾里者,曰姚休那先生。”诗人方文干脆称之“休那居士本天人”。在简单浏览了姚康诗文之后,我对先生的才学更加钦佩不已。
我想,将姚康称作枞阳的陶渊明,一点也不为过。姚康的诗超然物外,冲淡简远,更难得的是,尽管先生身逢乱世,但并不悲观,诗中有一份发自于生活本真的谐趣。
袁枚《随园诗话》中收录了姚康一首叫做《闺怨》的诗,诗云:“分明赚得两眉开,手折黄花上镜台。侍女无端忙报道:邻家昨夜远人回。”以邻家远人归来,对比于闺人思远,实在是妙而有趣。
姚康《货殖传评》书页
姚康还有一首《渔翁》诗,写得趣味横生:“篮里无鱼欠酒钱,酒家门外泊渔船。徘徊欲把蓑衣当,又恐明朝是雨天。”这就是窘境中的诗人,他从不逃避苦难,他把苦难的生活过成了诗。
同时,姚康的诗文也有着金刚怒目和深沉悲悯的一面,像他的《黄巢传》《白白斋货殖传评》,其抑郁悲伤之情怀,感时悯民之忧思,发人深醒,令人浩叹。
再看姚康写自然的诗,如《早春练江》:“寻春徒倚到山涯,远近郊原尽著花。莫问杖头钱几许,解衣沉醉卧山家。”再如《春日山居》:
绿遍郊原净,韶光赴草堂。水流幽涧碧,花落野泉香。
迟景归山寂,轻烟入柳长。素心从所寄,山色月苍苍。
有一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远和闲适。类似这样沉醉于自然中的诗,在姚康的集子中很常见,他在家乡的山野里完成了生命的回归。
姚康后人近年整理出版的姚康著作《姚休那先生诗文集》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蒋骁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