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 >正文

白山青峰

时间:2022-07-11 16:01:20

 左克友

  春来了,茶醒了,换薄衫,去茶园。看看茶叶,瞧瞧采茶姑娘。

  钱铺是山区,当然是茶乡。坡上坡下,岭东岭西,茶树密植,虽谈不上亭亭玉立风姿绰约,但有的是绿意,多的是清香。有民谚:到钱铺,男不必擦香,女不要抹粉,山区空气好,咂吧一下,就咂出阵阵的幽香。

  沿着村村通水泥路,翻越一座新修的水库大坝,便来到白山脚下。白山,山不大,但有一种说不出的韵致,像小巧玲珑的仙人球,绿意葱郁,但无荆棘林立。路旁树高林密,从叶缝里挤出的几缕阳光投射在路面上,像朵朵太阳花在跳舞,热情的招呼着来往行人。弯弯的小溪,流水淙淙,唱着羞涩而动听的歌。

  林中鸟声啾啾,有时独唱,有时合奏,像交响乐,更似大合唱。鸟儿知道,春来了,茶叶青了,该一展美妙的歌喉,颂一曲茶之歌。走着走着,一大片油茶闪在路旁,绿叶丛中粉白色的花朵在明媚的春光妖娆下,闪着迷人的色彩,像吹弹可破的肌肤那样洁白,像迷人的蝴蝶群舞。有风吹来,挨挨挤挤的油绿色叶子相互碰撞发出有节奏的声响,像小提琴的悦耳曲,又似远古的回响。眼前胜景陶醉了我,让我恍如走进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山回路转,一大片碧绿的茶园魔术般的送到我的眼前:一道道梯田一道道坡,一棵棵茶树一丛丛绿。横看是幅画,竖看成诗行。茶枝上茶芽探头探脑,正伸长的脖子张望着这美丽而新奇的山色。

  一大群采茶女穿梭在茶棵里,她们头顶遮阳帽,手挎小竹篮,双手联动,左右开弓,不一会儿,竹篮里就躺满了酣睡的茶叶宝贝。茶园上空不时传来悠长,缠绵的《采茶调》,歌声翻越了山岗,响彻云霄。歌声里没有辛酸,有的只是送走了贫穷的开心和欢乐。

  我不好意思的与其一位面容姣好的采茶女攀谈起来,采茶女热情爽朗:“采茶苦,采茶忙,但不出远门一天就有一、二百的进帐,值得。没有白走的路,没有白流的汗,累且快乐着。 ”我望着她忙碌的背影,肃然起敬。从她们脸上粒粒闪光的汗珠上,我读出了幸福的源泉,悟出了劳动者最光荣的含义。

  来到制茶的场部,只见满屋的忙得不亦乐乎,有的分捡大叶片,有的捣锅底烧火,有的杀青,有的打把,有的烘烤。怕打扰他们干活,我正准备退出,恰巧主人从里屋走出来,一见是熟人,一面热情让座,一面为我沏茶。茶杯里注入了滚烫的山泉水,碧绿的茶叶在沸水里翻滚腾挪,叶嫩,色碧,轻啜一口,香味直袭鼻翼。再喝一口,口齿留香,香味撩人。“从来佳茗似佳人”,百闻不如一见,白山茶就是一位全身散发香味的容妃。

  “为什么不采用机器做茶? ”“机械做茶,产量高,效益好,但比起手工做出的茶,少了原汁原味。许多茶客就是奔着这个来抢购的。我们不能用欺骗的方式砸着白山青峰这个品牌。 ”主人质朴的笑道。

  白山茶场开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但因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一直是“养在深闺无人识”。茶场上的茶树稀稀拉拉,秃枝瘦干,无精打采的站立在荒山野荒上。当地居民守着富山过着穷日子,许多人只得外出打工,将满腹的乡愁留在奔波的路上。

  党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吹醒了人的思想,吹绿了满山茶园。钱铺人民依托山场优势,在绿色产业上做文章,把茶叶产业做得风生水起,红红火火。茶叶已成为当地兴业富民的主打工程。

  山,因茶而美;人,因茶而富。近几年钱铺成立白山茶叶专业合作社,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大力发展茶叶产业。除了每年能为村集体带来几十万元的收入以外,还带动了贫困户在此务工,实现了企业和贫困户双赢。

  我谢绝了主人留食的邀请,此行不虚,我收获了从未有过的惬意和安宁,深刻认识到没有党的富民政策,就没有今天的幸福安康生活。

  白山,一个茶场的名字;青峰,一种茶叶的品牌;钱铺,一片梦想成真的沃土。这梦里有我,有你,有浓浓的茶香。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蒋骁飞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