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 >正文

“明朝一哥”王阳明与浮山

时间:2022-07-15 15:19:54

  王阳明被称为“明朝一哥”,是明朝杰出的思想家、军事家,心学集大成者。他出身名门,其父王华是明成化年间状元,官至南京吏部尚书。王阳明是罕见的文武奇才,论文,他是一代大儒,阳明学说影响深远;论武,他能安邦定国,善用奇兵,多次成功平乱,《明史》说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少时,王阳明与塾师讨论何为天下最要紧之事,他不同凡俗,认为“科举并非第一等要紧事”,认为天下最要紧的是通过读书做一个圣贤般的人。说起来,王阳明与浮山还有一段情缘。

  浮山位于枞阳县浮山镇,是一座沉睡了上亿年的古火山,在距今约1.4亿年至1亿年的侏罗纪晚期至白垩纪早期近4000万年中,曾几度喷发,形成了如今奇特的火山地貌,被看作是中国的“维苏威”。其地质构造是国内中生代粗面质火山岩中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堪称是一座“天然火山地质公园”。浮山古火山遗迹被中国地层典命名为“浮山旋回”,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浮山是一座富有传奇色彩的山丘,隐藏着数以万计的神秘洞穴,隐藏着世人瞩目的地质奥秘。浮山最高海拔165米,大部分山峰海拔在100米左右,属火山岩低丘。山体大致沿南北向展布,东侧略高。浮山山顶平坦,但多悬崖峭壁,沟谷纵横,均为沿环形和放射状断裂形成的断层崖和断层谷所致。尤以东西两侧陡壁,峥嵘突兀,奇险壮观。丰富多彩的火山地貌形成后,在元古的古湖泊的冲击溶蚀作用下,形成了浮山36岩、72洞的火山岩洞穴,玲珑剔透,幽奇称绝。这些洞穴像宝石一样镶嵌在浮山山体之上,幽深神秘,巧夺天工。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地理·中国》栏目,以《怪洞之谜》为名,播放了浮山专题片,产生了广泛反响。

  王阳明学说在枞阳影响很大。近代教育家李光炯在《论桐城文化起于枞阳》中说道:“当时人讲学,专宗阳明”。浮山有72洞,小的洞穴更是不计其数,其中有一座洞穴以王阳明命名,名曰阳明洞,又因此洞一天中得阳最早,也称朝阳洞。阳明洞掩藏于山林深处,洞口杂木掩映,普通游人难得一见。那么,阳明洞到底隐藏在哪里呢?

  说起阳明洞,与桐城历史名人齐之鸾有关,齐之鸾对王阳明有救命之恩。

  “浮山别后最关情,此日青鞋布袜轻。金谷曙云生缥缈,天池春日丽空明。”这是齐之鸾记述自己重游浮山的情景。诗人重游浮山,除了赏心悦目的风景,还有什么让他割舍不下的呢?一代大儒王阳明、齐之鸾以及他们与浮山的关系浮出水面。

  明正德十四年六月,宁王朱宸濠于南昌起兵谋反,先后攻占了九江、南康等地,直扑安庆,准备以最快的速度攻下金陵。武宗皇帝亲率大军,御驾亲征,令齐之鸾随军登记军功。当时,王阳明担任提督南赣军务都御史,他早已洞察宁王的阴谋,并在暗中做好了防备。当宁王起兵叛乱时,他迅速召集南赣各州县兵马,占领了南昌。叛军已屯兵于安庆城下,见南昌失守,只好回师,很快被王阳明率军击溃,宁王被生擒。

  让王阳明做梦没想到的是,他即将大祸临头。王阳明有一句名言:“破城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他成功平叛,立下大功,本应受到嘉奖,可是,朝中奸佞之辈嫉妒他的功勋,竟然诬蔑他与宁王同谋。王阳明眼看就要蒙受奇冤,齐之鸾来到武宗皇帝面前,以全家人的性命担保,证明王阳明的清白。在齐之鸾的说服和争取下,王阳明终于免祸。

  在浮山会圣寺右侧,有一处峡谷,名叫潜龙峡。峡谷内的竹林里,有一条人迹罕至的小径。沿着这条小径,向西行数十步,就会看见离地面数丈高的山岩石壁上,有一座神秘的洞口。这就是阳明洞。因洞口向阳,得日照最早,故又叫朝阳洞。

  阳明洞内,刻有王阳明《寄题浮山》诗二首。第一首诗云:

  见说浮山麓,深林绕石溪。

  何时拂衣去,三十六岩栖。

  落款:桐城生高上舍来访,谈浮山之胜,书此。阳明山人

  见说浮山胜,心与浮山期。

  三十六岩内,为选一岩奇。

  落款:王元卿谈浮山,欣然书此,并出此诗意。阳明居士

  门生吴一卞代甄山张师刻

  两首诗都表现了王阳明对浮山风光的向往和赞美。他听友人描绘浮山风光绝伦,称冠江南,就有了欣然往之的想法,并和友人相约,浮山三十六岩,替我择最奇绝的一座,待我他日前来隐居。

  从落款可以看出,王阳明题写浮山的这两首诗,和“桐城生高上舍”、“王元卿”二人有关。当时,王阳明正游历九华,是高上舍、王元卿先后向王阳明描述浮山之胜,让王阳明心驰神往,怦然心动,并当场题诗,表达了自己的心境。

  王阳明的浮山题诗能上摩崖石刻的形式再现于浮山,还和当时的桐城教谕张甄山有关。张甄山常来往于桐城与池州之间,他无意间从门人手中得到王阳明的浮山题诗,如获至宝,嘱咐门生吴一卞,选中洞口向阳、得日最早的朝阳洞,铭刻于石壁之上。一次偶然发现,一次举手之劳,让浮山与一代大儒的佳话从此留传下来。阳明洞内,还有数块其它摩崖石刻,都是难得一见。

  或许有人会问,王阳明到底来没来过浮山呢?有人说,他来过;也有人说,没有确切记载。但这些似乎并不重要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一代大儒王阳明与浮山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他的诗,他的心愿和向往,镌刻在浮山的山岩上,留存于时空深处,成为无数游客向往的风景。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蒋骁飞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