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拔茅山下白荡湖是东海梢。东海龙王为了扩大海疆,欲陷拔茅山于海底。它连夜派出72只海龟,向山顶攀爬,约定如果哪只乌龟先爬到山顶,就从那时开始陷拔茅山,但是天亮必须停止爬行。乌龟们心领神会,当天晚上出发,利用夜暗掩护,纷纷向山顶爬去。
救苦救难的南海观音菩萨得知此事,立即派出身边金童,来到拔茅山上,以拯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半夜时分,金童见海水上涨很快,马上变成一只金鸡,大叫三声。乌龟们听到金鸡报晓,以为天亮,遂停止爬行。好玄啊,领头的大乌龟,爬到离山顶只有30米的地方了。只因为这金鸡三唱,拔茅山逃过一劫。
为了感谢观音菩萨的救命之恩,明朝初年,山下百姓于大乌龟头处,建了一座观音庵,名叫“鸡龙庵”,俗称“老庵头”。庵堂高大宏丽,飞檐翘角。内塑观音菩萨佛像,金童玉女陪侍。旁设多间房屋,住有数名尼姑。
文革前,我同学朱安怀的家在观音庵附近,我经常去游玩。庵周围古木参天,浓荫蔽日,有一棵水桶粗的明代大桂花树,格外引人注目。据说此庵菩萨灵验,四时香火不绝。现在,朱同学的家已经迁往山下,而那棵大桂花树,依然在守望着古老的庵堂,散发着迷人的清香。
百姓感谢观音菩萨力挽狂澜,也没有忘记安抚东海龙王,就在建观音庵的同时,于山顶建龙王庙,设祈雨坛。这种顶层设计,彰显了百姓的大智慧。
拔茅山山势高耸,是县域白荡湖以西最高峰。它东迎鹤鸣山,西引城山寨,北望浮山一衣带水,南瞰白荡万顷碧波。龙王被捧得高高的,很乐意保境安民,从此,湖也安澜,山也安定,“旱年祈雨辄应”。
祈雨坛旁有七棵古松,历数百年不萎。站在山顶朝下看,果然有很多乌龟状山丘,向顶峰作爬行之态,特别是山东山南两只大乌龟,栩栩如生,似乎在印证“金鸡斗龙王”的传说不虚。解放后,人民当家作主,龙王庙于土改时被拆,祈雨坛也不复存在。
|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蒋骁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