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川夜雨”又名“枞江夜雨”,源自宋代的“桐城八景”之说。枞阳历来为商贾云集之地,扬帆系缆,车马往来,枞江沿岸荻影投滩,芦花飞雪。每当夏秋之夜,芦叶纷披,随风送响,或瑟瑟如小雨淅沥,或萧萧如大雨骤至,若倚篷窗静听,甚觉微妙,故名“枞川夜雨”。于是,“枞川夜雨”就成了枞阳的一道标志性风景,引来无数文人雅士到小城枞阳临窗“听雨”或是登高“观涛”......
枞阳,西周时为宗子国,西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置县名为“枞阳”,历经二千多年的风烟岁月。从浔阳浮江,达观射蛟,到浮渡参禅,远公与欧公,一局棋语说法。从陶侃惜阴洗墨,到黄山谷读书亭。秦皇汉武,唐风宋雨,元月明清……若说有什么样的景致可勾起枞阳儿女的思乡情怀,答案应该是大不同,有说枞川夜雨的、有说浮山夕照的、有说荻埠归帆的、有说竹湖落雁的、还有说白云青鸟的......等等等等;但若说枞阳什么景致最令人神往?在我心里非“枞川夜雨”莫属。“枞川夜雨”是看不见的风景,惟有听方可看见;“枞川夜雨”是心灵深处的风景,不可说惟心领会。“枞川夜雨”:她是枞阳儿女的一个梦,是一个用充满诗意话语也无法阐述的梦!我对“枞川夜雨”的印象一直停留在明·许浩的《枞川夜雨》那首诗里:“枞江夜雨势如倾,拂柳滋花尽有情。几个渔翁趁新水,江头无数棹歌声。”,从未真真正正去体验过,故神往之,总心心恋恋地想去枞川河畔里寻芦苇,寻风寻美景,寻一场夜雨沙沙的声响,甚至幻想着在白露为霜的某个日子里,我能静静地划一叶扁舟停泊于芦苇之中,与芦花相会,以一颗恬淡淳朴之心,看花开花谢,潮起潮落,随意从容......
一直神往要去寻找那藏在芦苇深处的“雨声”,明知道枞川夜雨已不复再现,但总想去找找、算是给自己的心里找个补,在上个周末总算是用替补法“填补”了这个心愿。芦苇,临水而生,芦花不开,称为芦苇,而我想寻找的“雨声”,就藏在那一片芦苇深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说起秋天,芦苇是最不该错失的美。秋风总是不闲着,吹谢了百花,吹落了秋叶,又吹开了芦花。芦花开了,一年中最诗意阑珊的时候,就悄然开始了。芦苇只属于这个季节,它从不与谁争艳,只在深秋兀自美丽。芦花开时,必是秋风起舞的日子,在沟渠或者小河边,总能看见那些小小的苇影,随风舞动美人般纤细的身姿;到了深秋,即使万物凋零,却一定有一支芦苇,在不着眼处爆出一点撩动人心的景致,让你遭遇一场不期而遇的欢喜。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蒋骁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