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 >正文

那岁月深巷中的老屋

时间:2022-11-29 11:42:40

  张振 中

  尽管我住的房子,从当初呱呱坠地的土坯屋到砖瓦结构的农舍;从砖瓦结构的农舍到一楼一底的小楼房;从农村的一楼一底小楼房到城里的三室一厅,但对于老屋仍然记忆犹新,怀有拳拳之情。因为,老屋是我生命的摇篮,是祖辈的“杰作”和唯一传世的“房产”。

  在我的蒙眬记忆中,老屋坐东朝西,清晨一轮红日从后门桃树上冉冉升起,傍晚西下的夕阳又从前门柳树梢悄悄坠落。有时刚从前门送走西边最后一道晚霞,从后门又迎来一轮圆月。一年四季春夏秋冬轮回,后门迎晨曦,前门送暮霭,过着诗情画意的童年生活。在我的蒙眬记忆中,老屋的墙壁是用芦苇扎成长长的龙把,再用稻草缠裹,然后用草筋泥巴糊平而已,户与户之间都用这芦苇泥巴墙隔着。当时就流传着一个笑话:邻居家放个屁不仅能听见响声还要臭几户人家,邻居家打个喷嚏要震荡整个村庄。我的生命就在这简陋的茅草屋里来到了人间。

  五十年代初,一场无情的大火把这几户连塞的茅屋瞬间化为灰烬。邻居齐心协力,失去家的那几户邻居又先后在老址上垒起了土坯屋,还是一家一单间的户挨着户,门连着门。当时就流传“堂心连锅台,粪桶挨水桶,一灯照几屋,三世同一堂”的民谣。据老祖父说我家独传好几代,殊不知我们家那个老坟山发热,在我这一代竟然“五男二女,七子登科”。小兄弟陆续来到人间,由于家庭成员递增,住房越来越紧张,父亲不得不将夹在中间的“鼠洞式”房子向前后延伸,以解决我们这一群娃娃头的“卧铺”。今年添一间,三年披一间,五年挪一间,在三间土坏屋的基础上延伸到一条龙的七间。这隔三差五垒起的一条龙的房子就像一列火车,车厢相连,节节相通,从大门进走到后门要跨过七八道门槛,步行要走20多米才能尽头。那真是过“过五关跨六槛”,地势一间比一间高,采光一间比一间阴暗。一当阴雨天,黑咕隆咚,漆黑一片。就在这“火车箱”里住着一家爹孙三代,还有几位姑姑。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我长大了才明白,老屋因邻居家失火而化为灰烬,为什么还不吸取经验教训分散而居,左右邻居依然户连户建在一起呢?原来,这样“连体屋”好处不外乎有三种,一可以节约宅基地,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二可以节省做房子的成本,彼此共垛子既省工又省钱;三是乡亲们群居意识强,彼此相互有个照应。

  记得有一次,几位邻居的小朋友来我们家玩捉迷藏,一位小朋友隐蔽在第五号“车箱里”,时间久了,他就不知不觉地倚着墙角睡着了,急得大人们进行“地毯式”地搜索才找到了他。可见这“火车厢”的“深度”和“广度”,它是我们儿时打“游击战”的好“战场”。

  父亲是龙口大队书记,经常上门汇报工作的生产队长,诙谐地说:“张书记家的房子似防空洞,前后都可以逃生呢! ”公社干部下乡联系工作,常到我家就午餐,深有体会地说“张书记家的房子似地道战,走到里屋不知从那头出来呢? ”这比喻毫不夸张,它像个长长的“胡同”,驮着丈把长的竹篙进屋无须转弯,直穿而过。

  1969年之夏,一场罕见的洪水将这“火车厢”淹噬了。从此,老屋就荡然无存,从那几千年的“风水宝地”上远离了我们,替代它的是黑六间大瓦房,几十年风雨飘摇,那六间大瓦房已是千疮百孔断壁残垣。 1983年家乡又遭到百年不遇的洪水,那六间大瓦房老屋遭到厄运泡在一片汪洋里。从我记事时住的房屋先遭火灾,又相继遭到几次洪水,一次次浴火重生,一次次凤凰涅槃,尽管一次又一次的变化,一次又一次“华丽转身”,但老屋仍然在我的心灵上留下清晰的轮廓。因为,我来到人间第一声的“报到”就在这里得到“渲泄”,三十而立另立门户过自己小家庭的日子。老屋渐渐被遗忘,远离了我的视线,老屋随着我走进城市的“水泥森林”,几乎把老屋忘得一干二净。人就是这么怪,拥有的时候不知道珍惜,一当失去后又倍加眷念,老屋在年逾六旬后,似乎又越来越亲近,依稀可视当年的轮廓,常在梦乡不期而遇。老屋不仅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而且塑造了我的童年身躯,还孕育了我鲜明的个性。老屋虽然很简陋,但充满着童年的梦幻。在人生的旅途我虽然经历过一个又一个的驿站,但心灵上始终都抹不掉这道“风景线”。“九衢春色休回首,半夜溪声正梦乡。 ”在夜阑人静,或是沉思一隅,老屋仿佛在我眼前晃动。一当想起老屋,首先映入眼帘是祖父祖母的音容笑貌,让我怀念他们;一当想起老屋,就似乎看见想起那家里陈旧的物品,件件倍感亲切;一当想起老屋,就有说不完童年的故事,悲喜交加;一当想起老屋,就自然而然回味那物资匮乏贫穷岁月,就更加珍惜幸福生活。让我朝花夕拾儿时的记忆,找到生命之源的温暖,找到家的的温馨,找到幸福难忘的童年时光。

  老屋呀,老屋!你那列“火车厢”,历经岁月的沧桑,在改革开发的火车头牵引下,承载着我们当年的那一群“小萝卜头”,发出轰轰隆隆的声音,驶进了繁华的都市。老屋呀!老屋,你的每节“车厢”都曾孕育着一个小生命,每节“车厢”都有一个微妙而又动人的小插曲。这一串又一串的动人小故事仿佛交织成“屋的演变曲”,见证着社会快速发展,经济繁荣昌盛,时代大变迁。

  “风景如画易描绘,童年趣事难成篇。 ”回不去的童年,寻不到老屋的踪影。老屋成了我永恒的记忆,在岁月的深巷中若隐若现。难忘的老屋,不仅是我生命滥觞之地,而且是梦想起航的发源地……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蒋骁飞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