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瑶湖窼猪——自拱(供)自食
这句极具枞阳方言特征的歇后语,也许只有在枞阳东乡方言语境中常用,故有很多枞阳老乡并不懂这话表达什么意思。
陈瑶湖,古名洋洞湖,后人谐其音,又作杨东湖。这湖到底有多大?说出来你也许不敢信!在还没有江堤、没有圈圩成陆地的概念前,陈瑶湖包括今东乡枫沙河,普济圩农场,老洲(湾)镇全境,北抵山止,南连江流,西毗汤沟双溪河、横埠河。今湖尚在,只是萎缩不到原面积的十分之一。
偌大的水域,衍生出大面积的滩涂湿地,使得这里的水生物极其丰富。这样也给诸多野禽兽,提供了大量的食物。 窼猪,即生仔猪的母猪。窼,《说文》:空也。穴中曰窠,树上曰巢。从穴,果声。可见,这窼古字通“窠”。窼猪,表意:卧在窼里的猪,枞阳方言引用意:能生很多小猪仔的母猪。 所谓儿多母苦。生在陈瑶湖周边的窼猪,在食物短缺时,便领着仔猪们,在陈瑶湖的滩涂湿地里,拱泥觅食,这成为常态,才使得民间有俗话:自供(拱)自食。 由此,陈瑶湖窼猪——自供自食,是说在无法获得依靠或更多其他渠道的生存资源时,只有靠自己去努力争取的意思。 山东的(毛狗)驴子学马叫——撇腔调奤 撇,或作偏。 腔,说话的声音,音腔。 调,这里读diao,音调。 奤,这里读tai3。《字汇补》同歹切,犹侉,谓语音不正或与本地不同。多指操北方口音。奤子犹侉子。南方人称操北方口音的人。明陆容《菽园杂记》卷十二:“南人骂北人为奤子。” 奤,通“呔”。呔,亦有二音,一读dai1。叹词。突然大声发声,使人注意。又读tai3。指外地口音。 有意思的是,在枞阳方言中使用时,音与义,恰恰相反。 如《西游记》中孙悟空常用的台词:“呔,妖精哪里走,吃俺老孙一棒!”这里“呔”读dai1。而枞阳方言常用如:“你这一声呔(子)把老(我)吓(he)掉死!”这里“呔”读tai3。 撇腔调奤(呔),在枞阳方言语境中,是贬义词性。意思多指一个人出远门后回到家乡,与人交流时,改变了说话腔调,招来听者的强烈反感。 方言例句多作歇后语形式,加上前句“山东的(毛狗)驴子学马叫”,后赘语为“撇腔调奤(呔)”。如: 你还上好的(迈),还没出门三天,就山东(毛狗)驴子学马叫——(说话)撇腔调奤(呔)滴(的)! 章宝贵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蒋骁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