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 >正文

刘大櫆与铜陵

时间:2022-12-02 14:53:37

  今天,跟读者朋友们,聊聊桐城派代表方苞、刘大櫆、姚鼐中的刘大櫆与铜陵的故事。

  大家都知道,我们铜陵,千年古铜都,历史悠久,物华天宝,人文荟萃,名胜古迹繁多,遍布铜都大地。

  据《铜陵县志》记载,自唐代李白于天宝十三年(754年)和上元二年(761年)两次来铜陵游五松山后,历代有梅尧臣、苏轼、王安石、李纲、王十朋、杨万里、汤显祖、王阳明、刘大櫆等文豪名宦,来铜陵寻迹览胜,写下了大量咏颂铜陵的诗篇。

  我查阅了清顺治《铜陵县志》、乾隆《铜陵县志》,其上载有许多古代知名诗人词客咏颂铜陵的诗词,其中就有刘大櫆咏颂铜陵的诗作《发铜陵》。

  下面,抄录如下,以飨读者朋友们。

 

 

  

发铜陵

 

 

 

  

 

刘大魁

 

 

 

 

  

大江风急峭帆喧,帆影江声万马奔

 

  朝发铜陵未朝饭,两山如画过天门

  

据史料记载,刘大櫆(1698年——1780年),字才甫,一字耕南,号海峰,今铜陵市枞阳县汤沟镇陈家洲人。刘大櫆修干美髯,性格豪放,纵声读古诗文,韵调铿锵,喜饮酒,好吟诗。受教于同乡吴直,才华出众。雍正七年(1729年)和雍正十年(1732年),两次参加考试都登副榜。

 

  刘大櫆60岁后,为黟县教谕。

  讲到这,我解释一下教谕是什么意思。

  

教谕,是什么意思呢?

  我查阅了《辞海》,是这么说的:教谕学官名。宋代在京师设立的小学和武学中始置。元、明、清为县学学官,掌文庙祭祀,教育所属生员。

  接着讲。

  几年后,刘大櫆告归,居枞阳江滨不再出游,以文学教授生徒。

  刘大櫆工文章。方苞誉为“今之韩、欧”。友人姚范之侄姚鼐亦推重其文。世遂以方苞、刘大櫆、姚鼐为桐城派之代表。

  刘大櫆论文强调“义理、书卷、经济”,要求作品阐发程朱理学,又主张在艺术形式上模仿古人的“神气”“音节”“字句”,进一步发展了崇古、拟古的理论。

  

刘大櫆著作有《海峰文集》等文集10卷、《海峰诗集》等诗集6卷、《古文约选》48卷、《历朝诗约选》93卷、《论文偶记》1卷,纂修《歙县志》20卷。

 

  刘大櫆逝世后,安葬在枞阳县金社镇向荣村刘家苕箕地,其墓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6年1月4日,安徽省民政厅在枞阳县传达国务院国函181号和安徽省关于区划调整的实施意见,枞阳县正式划归铜陵市管辖。

  读者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从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和国家发展的伟大成就中汲取精神力量,更加自觉地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为谱写现代化幸福铜陵建设新篇章,奋力拼出一个新铜陵,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作者:王先锋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蒋骁飞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