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山公园中的“吕蒙亭”安然矗立于山脉的南麓,从“春晖亭”向西南,走过一段下坡游道,绕过一个小山坳,登完一个长长的较陡的大理石阶梯,就到达了吕蒙亭的跟前。蒲洲水库如同一面镜子,就安放在她的南首,透过茂密的树林,看见阳光下水库粼粼的波光,左边不远处就是儿童游乐场,儿歌不时地清脆快乐地唱起来,周围丛生着参差高立的杂树,枝叶扶苏,日影婆娑,好一派祥和安定的景象!吕蒙亭为全木质结构的四角亭,不算高大轩昂,也无凌厉高翘的飞角,仿佛安静娴淑的女子,独处这样一个游人不太关注的低处的山嘴上。也常常见到一两个爱静僻的学生手握课本,坐在亭子下读书。
景点“告示牌”上介绍:吕蒙,汝南富陂人,三国时吴国名将,初时有勇无谋,后发奋学习,文韬武略兼备,留下“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故事。据《三国志·江表传》载:吕蒙为东吴与周瑜、鲁肃齐名的叱咤风云的军事统帅,其“识军计,谲郝普,禽(擒)关羽,夺荆州”,“勇而有谋断”。又据邑贤《枞阳皕咏》的作者吴朝晴先生考证:吕蒙城,又名蒲洲城,遗址位于下枞阳蒲洲村,东汉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所建。《安庆府志》载,“孙权克皖城,拜吕蒙为庐江太守,蒙筑城垒于隘,皖人谓之吕蒙城。”城东门即今蒲洲村杨庄,西门位于向阳桥附近,南门已经崩陷夹江中(枯水时可见残迹),北门抵旗山南麓,即现在吕蒙亭所处位置。亭西耸立着一列南北走向的高高山岭,绿色屏风似的,名叫“走马岭”,据传,曹操八十三万人马下江东,路过此岭,因而得名。吕蒙的故事为枞阳厚重的人文历史增添了亮色,于此建亭,其深义毋庸多说。
吕蒙亭联曰:“吕蒙城下江河晏,汉武阁前草色新。”作为要塞,吕蒙城早已失去其军事意义,何况今天国家安定,社会繁荣,人民幸福,草色青青,河清海晏。笔者有绝句一首云:
江防虽曰坚如石,怎敌河清海晏心。
“铁甲兵”早已成为历史,人民向往和平,任何坚固的堡垒也敌不过人民对太平盛世的期盼之心。
流连于吕蒙亭前,站在高处远眺,蒲洲村已经不再是普通村落,吕蒙城的遗迹早已荡然无存,恐怕连夹江中的残迹也不可寻觅了。浮山路和长江路交叉于此,高楼林立,人烟阜盛,熙熙攘攘的车流,烘托出枞阳县城一角的繁荣,“披绣闼,俯雕甍……闾阎扑地,处处钟鸣鼎食之家”,“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而近处,群山环绕,四望葱茏,亭旁一丛丛野菊花竞相开放,一阵阵幽香引得游人兴致盎然,试问,哪个公园里有如此大气磅礴的景点?亭子没有所谓的“小巧玲珑”,更没有所谓的名诗名题,但她有的是以山峰为屏,以大水库为池,以奔腾的群峰为背景,以三国英雄故事为底色,以万家幸福祥和为旨归:大哉,吕蒙亭!大哉,旗山公园! (许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