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 >正文

时间:2023-12-06 09:46:59

  汪湛

  近些日子以来,“七一”勋章获得者,渡江英雄马毛姐霸了屏。渡江战役一等功臣,习总书记第一个亲授勋章。当年毛主席亲自题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并邀请到家中作客,还把马三姐改成马毛姐。这个”毛”字,这份殊荣,远非德云社什么”云”字可比。当然,这些都是题外话,从马三姐到刘四姐,成为红色经典《渡江侦察记》女一号,这就得聊下中国电影结构大师,有中国的西蒙诺夫(前苏联著名军旅作家)之称的电影剧作家沈默君先生。

  现在的年轻人,可能有些陌生甚至没听说过,年龄四,五十岁以上的人,谈起《红灯记》,《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那是如数家珍(这太容易暴露实际年龄了)。”黄河黄河,我是长江””香烟洋火桂花糖”,还有刘四姐从江边撑杆惊艳一跳上船,等等等等,这些在童年的记忆中极其鲜活生动。而且,沈默君先生能定居枞阳也和《渡江侦察记》有关。当时在北大荒苦捱岁月的沈默君,在没像身边同伴一样倒在黑土地之前(因病,因饿,营养不良死亡的确实不少),突然有机会可以回安徽老家继续教育改造,那真是喜出望外又忐忑不安。喜的是老家应该能吃饱,不至于像东北,冬天地都挖不动。愁的是右派怕是没人愿意接收。接收了当地的斗争烈度大不大。正不知道去哪,怕才离虎口又入狼窝之时。时任枞阳县委副书记的徐世达伸出援手,正是这位当初在铜陵帮他搜集《渡江侦察记》资料的老游击队长,后来的徐书记,听说了沈默君先生的遭遇,长叹一口气,其中意味深长,对其所受到不公正待遇又无法置喙,绝对不能也不敢说三道四,对昔日神彩飞扬的大作家,到如今这般田地又颇为惋惜。就说道:到枞阳来吧,起码饿不死吧。枞阳,长江边上的小城,也正因为在江边,县城周边又有河有湖,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也鲜有人饿死。”民以食为天”,困难时期更是如此,这对于没挨过饿的年青人来说,很难想象。就这样,沈默君先生被安排在县文化局创作组工作,月薪59元,带着老母幼子开始了在枞阳的精彩人生,自有另文描述。

  《渡江侦察记》取材于皖江根据地,从采访,构思到成稿,几乎就在铜陵,芜湖,繁昌,枞阳一带进行的。而渡江战役中线指挥部当年就设在枞阳县城正大街的陈氏宗祠。已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部荣获南京军区政治部一等奖的作品,虽早于在枞阳定居前完成。冥冥中自有天定,可以这样说,正是因为《渡江侦察记》才注定了他和枞阳的不解之缘。

  言归正传,还是说说马三姐,在电影中马三姐成了刘四姐,不仅如此,还成了女游击队长,八年前还救过李连长,在带领游击队员配合渡江侦察的同时,还让观众们帮着着急,和连长到底成了一家子了没有?除了江边撑杆惊艳一跳上船(当初十四岁的马毛姐,是年龄太小没允许上船,渡江战役开始,船己离岸,才出其不意撑杆跳到船上,送大军过江),电影中就没马毛姐什么事了。但是,马毛姐确实就是刘四姐的原型。这个动作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又酷又飒。听说当时搜集资料采访时,就被这个动作吸引住,震住了。一定要用在电影里,用以表现人物性格,这给饰演刘四姐的李玲君出了不小的难题,不落几次水,断然没有影幕上的惊艳一跳。这位长相并不出众的女演员,腰插盒子炮,在孙道临(饰演李连长),齐衡(饰演吴老贵),陈述(饰演敌情报处长)等等一班大卡中不落下风,让人影响深刻,这一跳增色不少。据说当时第一人选是秦怡,因怀孕所以李玲君代替秦怡出演。秦怡是不是被这一跳吓住辞演就不得而知了,孩子和生命安全毕竟才是最重要的。但李玲君确实是代替秦怡出演《渡江侦察记》中的女游击队长刘四姐后,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个桥段设计不仅54黑白版用了,74彩色版也同样不肯放弃,这一版除了”不好,共军要占领山头,马上开炮。”敌情报处长陈述(两版都是他演同一角色),就女游击队长刘四姐(张金玲饰演)出彩了。不仅会吹口哨,枪法如神而且身手还不凡。多年以后,74版彩色片《渡江侦察记》中刘四姐的扮演者张金玲女士回忆到,当年那一跳把电影界都惊动了。当然,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刘四姐是许许多多个马毛姐融合在一起的。

  一个作家有一部好作品不难,但是每部都好都红就非常难得了。《自有后来人》(<红灯记>)《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海魂》《孙中山广州蒙难记》《死亡集中营》《台岛遗恨》,这些出自一人之手的红色经典,虽然有时代的局限性,但在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的今天仍然具有十分宝贵的积极意义。大师的每部作品都是把红色革命传统教育放在第一位,而且情节生动曲折。又合乎情理,循序渐进,引人入胜。绝非单一说教,脸谱化。一部好的作品,闭门造车是不行的,必须要深入基层去采访,同吃同住同劳动,从立项到成稿,快则几个月,慢则是一,二年,以《渡江侦察记》为例,从三野的侦察英雄慕思荣,到前皖南芜湖,繁昌,南陵,铜陵地区的的游击队领导人孙宗庸,徐世达,王安保,毛和贵,许万荣,从部队官兵到支前模范,沈默君先生走遍长江中下游地区,历时一年半,采访人数上百。才得以完整地表现出拼搏,斗争,奉献的渡江精神,并且成为红色经典。这种拼命精神,这种工作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继承和发扬的。对今天娱乐圈里,东拼西凑的文抄公编剧,只念数字不背台词的小鲜肉演员们,也是警醒和告诫。

  值得一提的是,在最近枞阳县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中,沈默君故居赫然在目,这不仅是对军旅作家沈默君先生的肯定和怀念,也是红色枞阳的重要历史见证。七月份公布的一批红色文化旧址为县保,对进一步开发红色旅游资源,促进文旅融合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是向建党一百周年献礼的重要体现!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蒋骁飞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