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时代嬗变中的精神坚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历史上合明章氏代有英杰,传承的就是家族文化基因。
合明章氏先祖本居福建浦城,宋太庙斋郎章正方徙居浮梁龙潭,宋祁门县丞章翘徙家祁门云栈,宋元鼎革之际流入桐城合明山地区。据潘田《合明章氏谱序》:“章氏为唐封忠宪王太傅仔钧公之后,当南宋之季,有通道公者自祁门来迁邑东合明山之阳,遂为桐城章氏。”
合明山位于安徽枞阳腹地,刘大櫆《合明山中》曰:“东风正澹荡,草木皆萌芽。宁知深山内,犹有未开花。长林稍闻籁,绝壁微栖霞。就石结趺坐,怅然西日斜。”合明山前为竹枝湖(白荡湖),庐江罗昌河及县境诸水由此通江达海。合明山不仅风光秀丽,也是枞阳最早的人文渊薮。
章兴五,字通道,号藕宿。章氏已为徽郡望族,世被兵燹,盗匪横行,章氏屡被盗匪袭击。乱世之中,章氏再遭灭门浩劫,只有年轻书生章兴五侥幸逃生。章兴五从尸体堆中爬出,挣扎着冲进后堂,取下祖宗牌位紧紧捆在背上,怀里揣着家宅牌楼影像图和一部《易经》,趁夜仓皇北逃。数日后,章兴五逃到南京,又乘船溯江西上,穿天门,过芜湖,五百里风波水路,最终由江入湖,落脚合明山下。
章氏家训曰:“传家两字,曰耕与读;兴家两字,曰俭与勤;安家两字,曰让与忍;防家两字,曰盗与奸;败家两字,曰嫖与赌;亡家两字,曰暴与凶。”这则为中纪委推介的章氏家训,更为章氏族人世代坚守。孤身一人的章兴五,以种田、挖藕、打鱼为生。章兴五以诚实、勤奋名闻乡里,同里监生钱主簿对其大为赏识,以女妻之。章兴五与钱氏育有五男二女,于合明山下开枝散叶,被奉为合明章氏一世祖。
元朝末年,“天完之乱”祸及地方。合明章氏四世祖章祥,字祥卿。为保全地方,章祥组织丁壮剿匪安民,因军功擢皖军都司。章祥育有七子一女,以《易》乾、坤、震、艮、离、坎、兑、巽名之。章祥不忘祖训,倡耕读,办学馆,其孙章文忠、章文焕、章文信皆在儒学名世,家族文化日见隆兴。
合明章氏六世祖章荣,字文焕,号乌冈处士。章荣自幼聪慧,孜孜以学,为邑庠生,太学博士,显庸可待,然以足疾未仕。章荣秉承家传,倾家办学。章荣乐善好施,每岁春荒必发廪济贫。宗族间婚丧不能举者,悉以佐之。合明山濒江怀湖,水网密布,水上惨案时有发生,章荣捐资购舟,助路人过河。“休作生愤之事,休专公共之利”,章荣尊祖训,兴公益,载誉乡里。
正统十年(1445),章荣之子章纶高中进士。这是今枞阳境内的第一个明代进士,地方文风倍受鼓舞。今枞阳境内的第一个共产党员章伯钧,出席枞阳境内第一次党员大会的章礼备(谱名礼备)、章鸾翔(谱名光南)、章宣德(谱名光德)、章慕贤(谱名元慕)等四人,皆为章纶的嫡系裔孙。党支部书记章逐明,则为章纶之弟章纲的嫡系裔孙。
章纶(1416—1477),字思纶,号讷庵。明正统十年(1445)进士,授户科给事中,应直言谪应州知州,后官武昌知府、南安知府,再擢参政,赠中宪大夫。著有《见心集》等。葬太守墩(今枞阳县横埠镇育才村),其墓及墓表、神道石雕犹存。
章氏祖训中,视“败祖宗之成业,辱父母之家声”为禁忌,章纶为官清正,勤勉公事,为官武昌甚得民心。“戒石俱在,朝夕诵思,切记切戒”,章氏家训也是章纶的为官准则。武昌地广民稠,水旱等自然灾害频繁,章纶在笔记中写道:“官可小,然心不可小。”他亲自勘察山川水系,组强疏水固堤。带领衙门官吏,帮助百姓打井。还压缩府衙开支,捐献自己的俸禄,救济受灾平民。武昌百姓感念其德,将府衙至乡间之道誉为“章纶路”。
天顺八年(1463),章纶自家乡赴任武昌时,二弟章纲将其送至双溪(汤家沟),临别之际,章纶赋诗《之官武昌和弟颐庵双溪送别韻》赠予章纲:“官情乡思两悠悠,旌斾翩翩上客舟。报国渐看双鬓改,抚民分寄九重忧。堂廉际遇思千古,手足情亲聚一瓯。酌罢不堪分手去,鹡鸰声里动人愁。”在诗中,章纶表达了爱国爱乡的高尚情操,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
章纶次弟章纲(1419—1471),字思纲,号颐庵,文学家,著有《蚓窍集》《武昌集》。刘大櫆《蚓窍集》序曰:“朝廷方入粟补官,以先生(章纲)之才与其资足以入仕,而其不取,独奉太夫人极山水园亭以自乐,笃志诗文,其诗澄澹萧疏,类古达人之风尚矣。”章纶三弟章经,字思经,号朴庵,地方名士,善诗会画,因侍奉双亲在家躬耕不仕。
成化元年(1465 )十月,章纶委二弟章纲、章经于祖居兴建宅第,次年三月竣工。(明)李春《承恩楼记》载:“桐人章君思纲暨弟思经,孝友于家,隐德弗耀。成化纪元冬十月,昆季协谋经营甲第,乃命攻木之工、攻石之工拓地抢材,鼎新一楼,越年三月,工方就。于时幸际其伯兄思纶中宪大夫以述武昌之职,朝奉勅南还,便道归宁,恩宠兼至,而楼适告成,因名之曰‘承恩’也。”“至若思纲、思经昆季悠游其间,山林足以适其性,琴书足以娱其心,且其子孙足以佩服乎庭训,过宾游客足以揖让而资笑谈。如今大夫公卿拥笏垂鱼、朱旙皂盖、紫绶金章拜庆慈颜,光生门声者,此又人物之秀,萃于是楼者,可有意也。地灵人杰,物亦光华。惟我思纶大夫公循良芳声,伟绩简在,帝心轩宠,洪恩之是承,不占有孚矣。”
成化七年(1471 ),章纶之母吴太宜人去世,宅第承恩楼改为合明章氏宗祠,章纶亲撰祠联垂训本族后昆:“雍亲崇德继家风;睦族尚贤承祖训。”自此,承恩楼成为合明章氏的精神家园。(清)章守待《祠堂记》曰:“若知崇建祠堂意乎?非徒耀观美也,将于是荐馨香以昭诚敬,序尊卑长幼名分,较之文艺,宣讲家规,判是非曲直。礼法森严,曷以慰在天之灵,而为子姓楷模。”
《章氏家训》(《太傅章仔钧家训》)立于五代南唐时期,迄今已逾1100 年。守正,向善,不念得失,不屈奋争,以饱满的家国情怀居庙堂守草野,始终是章氏家族文化不变的灵魂。合明章氏卜居枞阳迄今740 余年历 26世,尊祖训,传家风,恪守传统,与时俱进,其家族精神最终在新时代闪耀出红色光芒。
(本文史料文字,选自章诒和先生回忆文字、张全海先生《章伯钧入党时间考》以及章子勇先生撰《合明牌楼章氏宗谱》等。)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蒋骁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