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玉明
总有一些记忆,穿透时光;总有一些物事,鲜活如初;总有一些情愫,永驻心间。从风云激荡的红色枞阳百年史志里,从乡贤们津津乐道的评骘笑谈中,从宗谱家乘的涓滴记载上,常能读到一个我既陌生而又亲切的人:这个人的革命生涯几乎与红色枞阳历史等长,这个人历尽磨难、惊心动魄的多彩人生堪称一部传奇大剧,熟悉他的时人常常亲切称他为“何爪子”,这个人就是弛名大江南北的革命志士——何东初。
说陌生,是因为我与他素不相识、从无交集;说亲切,是因为东初公与我同乡同姓同祖,且与我父亲同辈。硝烟弥漫的战争年月,为护送新四军首长,为跑地下情报,为秘密与匪首小拉呱刘东雄谈判,东初公挑着货郎担,摇着拨浪鼓,乔装过江,以本家兄弟的名义,三次住宿我家。连我那不苟言笑的父亲,生前一提起东初大伯,总是眉飞色舞,唏嘘称叹;每次述说有关东初大伯的故事,总能激起我内心深处持久的好奇、感动与崇仰。东初公的事迹与人品,已成为深植我生命中的红色基因,是教我做人、助我成长的精神密码……
身残少年立志高
何东初,名东来,曾化名何希初、殷燮初、何苦,1898年初夏出生于枞阳官埠桥镇陆岗村何罗庄,这是一个山清水秀、民风纯朴而又封闭落后的小村庄,他家世代务农,克勤克俭,兼开面坊,温饱自足。他出生时,右上肢先天残废,肘关节无法伸直,五指纠成一团,状如鸡爪,幼时就有绰号“小爪子”,成年后,“何爪子”威名赫赫,他的真名反不为大多数人所知。
何东初的青少年时期,中国社会急剧动荡,列强入侵,清廷腐败,辛亥革命,张勋复辟,袁世凯称帝,“五四”运动……兵荒马乱,民不聊生,再加上土豪劣绅霸凌、盗匪横行,这一切强烈冲击着少年东初的心。作为安徽首府的安庆,自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一直是革命的急流中心之一,吴越烈士的壮举,徐锡麟、熊成基的牺牲,柏文蔚反袁督皖,陈独秀街头演说……以青年学生为先锋的安庆人民开展了大规模的游行示威和罢课、罢工、抵制日货等一系列斗争。东初以帮人打箩筛为生,多次来过,耳闻目睹,热血沸腾,深受感染,对人生的未来,开启了新的求索。
依东初父亲的设想,孩子天生残疾,读书做官无望,种田耕地无力,让他随族叔学门打箩筛小手艺,将来在小集镇,开个篾器店,以此谋生,并且还为他在隔壁团山村早早订下一门娃娃亲……但逐梦少年多叛逆,东初偏不按父亲的套路走,总天吵嚷着要上学读书,直到十岁才破蒙,仅读了三年私塾,聪明颖异,博闻强识,饱读诗书,练就了双手写出漂亮的毛笔字,战争年月,生活困难,竟能集市卖字,贴补家用,也奠定了他一生与文博事业的不解之缘。他不满足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平庸生活,主动退掉那门娃娃亲,于1925年冬,心怀壮志,只身离乡,去投奔驻扎安庆的进步将军柏文蔚统领的北伐军33军,气得他老父亲暴跳如雷。
初到军营,3师师长魏曙东,看了看他始终悬着的右残臂,不无忧虑地说:“当兵是要持枪上马,流血牺牲的,你还是回家种田去吧……”年轻气盛的何东初,迅疾拿起一根棍棒,当场演练,动作敏捷,双手自如,超出常人,魏师长喜不自禁,再看东初身材魁梧,相貌堂堂,就留在身边,充当卫兵,随军打土豪土顽,战斗数十余次,以单手快速掏枪、装弹毙敌绝活,闻名安庆城乡……事经多年,人们对这位能文能武、亦僧亦侠的“爪子”英雄,常好奇追问,东初公总是微微一笑,“哪有你们说的那么玄乎神奇,我这双能双手写字、左右开弓的手,都是下笨功夫,苦练出来的,有时做梦都在练”。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反对蒋介石独裁的柏文蔚将军被撤职软禁,33军缴械解散,魏师长被囚,恶势力回潮,反攻倒算,东初也被通缉,只得潜往异地,去寻找人生新的出路。
九华山上闹革命
何东初出生在一个世代崇佛之家,幼年羸弱,天生残疾,他那胆小怜爱的慈母,早就到祖居祠堂边的大青山石屋寺,为他许愿寄名给佛菩萨,盼他免除灾厄、长大成人;再加之少年时期,常听乡人说,九华山高僧如何身怀绝技、如何云来雾去、刀枪不入,年幼的心田早定一个念想——长大上九华修道。
大革命失败后,深陷苦闷中的何东初来九华山寻求精神慰籍,先在庙中当杂役,放过羊,种过地,挑过大粪,当过保管,不管干什么,均随缘而来,随遇而安,竭尽全力,无怨无悔,后来剃度,入了佛门,法号“参通”。地藏王菩萨那种坚韧、奉献、牺牲精神的确深深感动过他,一切苦境,他甘之如饴……多年以后,东初公聊起当年在九华“挂单”时与住持宽慈方丈的偈对,拈指吟道:
白云为体空为家,梦幻学禅寄九华。
闲时清泉翻贝叶,偶裁明月作袈裟。
诵经种果枝头鸟,悟道常思雨后花。
莫谓山林无伴侣,古松栖鹤友烟霞。
宽慈方丈闻偈,赞曰:“拈来禅机,觉悟众生”。
然而,九华山上并不平静。政教勾结,贪赃枉法,争夺庙产,斗争激烈。何东初时常下山云游化缘,结识了一批皖南早期共产党人,尤其是来自江北同乡的革命党人疏冠中、章逐明、陈雪吾等,疏冠中曾任中共桐城县宣传部长,大革命失败后,在安庆被捕,越狱逃到铜陵,后任中共铜(陵)繁(昌)芜(湖)县委书记,活动于三县之间的大江南北一带,情况危急之际,常跑到九华山脚下沈村舅父家隐蔽,其妻又在青阳城小学任教,后由于叛徒出卖,被国民党汪惠泉部抓获,百般折磨,在南陵八都何村英勇就义,年仅37岁。
耳濡目染,何东初逐渐明白,救苦救难大慈大悲的菩萨救不了苦难的中国,也奈何不了黑暗的现实,从共产党人身上,从马列主义的真理,他看到希望的曙光,他认清了现实的出路!于是,1933年,在参通、彻圆等四位亲共和尚的掩护参与下,九华山天台建立了中共秘密联络点,也在此期间,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后,何东初即以和尚身份云游皖赣地区为革命跑交通,成长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职业革命家。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蒋骁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