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龙
建国初期,在今天枞阳县藕山镇的地方曾经叫庭举人民公社,我还曾亲眼见过有张什么证件上盖上了“湖东县庭举人民公社”的大方印。这与长眠在枞阳县藕山北麓的一位烈士是否相关,未曾考证。
在历史上,以名人的名字为其出生、生活、战斗和工作过的地方命名的不乏其例。因此,我还是基于这点而把上述二者联系起来,并记住了这位烈士的名字。
他,就是抗日战争时期桐南游击队的中队长――钱庭举。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有一年清明节,学校组织师生去藕山北麓给钱庭举烈士扫墓。记得那次师生们向钱庭举烈士敬献了花圈,有位老师还向我们介绍了钱庭举烈士的生平。从那时起,钱庭举烈士的英雄事迹便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钱庭举,枞阳县藕山镇沿湖村(原桐城县南乡新河村)人,1912年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38年参加革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长为一名新四军游击队的中队长,最后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的英雄事迹永远铭记在枞阳人民的心中。
一、“钱途”让“前途”
枞阳县位于长江之滨,素称“鱼米之乡”。少年时期的钱庭举凭借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下河捕鱼模虾,上山狩猎打柴,给家庭减轻了不少负担。下河上山收获量大的时候,还能将鱼获、柴获和猎获拿到集市上卖点钱,补贴家用。这样,钱庭举家的日子也还免强过得去,他的父母更是希望他日后通过劳动挣钱撑起这个家。但在黑暗的旧中国,封建势力残余依然存在,帝国主义势力又不断入侵,这使得旧中国灾难连年,民不聊生。
“七.七事变”暴发后,日本帝国主义开始了全面的侵华战争。1938年6月,日寇长驱直入,进犯桐城。钱庭举及其家人和枞阳乃至全国人民一样深受其害,他已不能像往常一样外出干活了。钱庭举亲眼看到日本鬼子为非作歹,祸害乡邻:当日冠沿江西进,到扫帚小街时,烧杀抢掠,店铺的商品被洗劫一空。鬼子把抢来吃不完的糕点、红糖等食品沿途抛洒。时至大年三十,个别老百姓家一年到头的希望――盛放在瓦罐内刚刚烧熟还没来得及吃的老母鸡,也被这帮禽兽抢走。被驱赶而逃到田野躲藏的一位老百姓李老爹,在抬头观看时,被鬼子瞄准打死……这一切,在钱庭举的心里深深地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钱庭举在过去的日子里,曾经看到过中国人自己的军队――国军,走过藕山脚下。此刻,他是多么希望这支国军能拯救人民于水火啊!
1938年初,中共桐城特别支部成立,枞阳县(当时属桐城东乡和南乡)境内的革命形势便有了很大的变化。党组织宣传抗日民族政策,动员群众参加抗日,发展抗日武装,成立了学兵队。学兵队先后杀了一些土豪劣绅,为民除害,还袭击日本鬼子。
就是在这种形势下,钱庭举寄于期望的国民党军队不仅不抵抗日寇,还暗中搜捕共产党员,破坏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这使钱庭举更清醒地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真正为劳苦的人民大众谋利益的。
1938年7月,中共桐城特别支部改为中共桐城工委,在书记陈定一的领导下又成立了钱桥区委、青山支部。党组织的建立使这里的武装斗争开展得如火如荼。这时,逐渐觉醒的钱庭举停止了捕鱼、打柴、狩猎的生涯。他毅然抛弃了小家的生财之道,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走上了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
二、庭中有奇树
1938年到1942年,钱庭举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相继参加了反分裂、反倒退运动。他们经常活动在枞阳县的安凤、破罡、仪山一带,消灭土匪,袭击日本鬼子。
1943年,在枞阳县境内,日本鬼子占据了汤沟、枞阳两镇。国民党军驻桐城的某游也经常到桐南一带。而土顽刘东雄等部则驻扎在安凤、义津、破罡、横埠、左家岗、周家潭一带。因此,枞阳县的形势十分复杂。当时,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桐东游击队力量还比较单薄,而且南北联系受阻。在这种情况下,上级党组织决定开辟桐南地区,创建桐南游击队,以利打开新四军的南北通道。
1943年5月,陈定一奉命到桐南地区开辟根据地,当时任务极其艰巨。年轻、聪明而又勇敢的钱庭举积极响应陈定一同志的号召,凭借熟悉地形、环境和乡邻的优势,建立各种群众组织。先后在沿江一带设立了交通站、情报网和税收机构。通过宣传共产党的抗日民族政策,动员青年参军,筹备枪支弹药,组建武装。经过不懈地努力,各项工作开展得非常顺利。
随着党组织各项工作的开展,一支新的武装力量――鸾凤乡游击队终于建立起来,钱庭举以其非凡的工作能力被任命为队长。不久,番号为鸾风乡的游击队又改称桐南游击中队,钱庭举任中队长,钱世庆任指导员。
桐南游击队创建之初,只有二十余人,十余枝枪。在钱庭举及其同乡钱益新等队员的带动下,仅钱庭举和钱益新家所在的村子就先后有十余人参加桐南游击队。这样,新建的桐南游击队逐渐壮大起来。到1943年底,钱庭举领导的桐南游击队发展到五十多人,长枪四十余枝。
不久,桐南游击队又发展成为桐南游击大队,大队长由陈定一兼。身为中队长的钱庭举积极辅佐陈定一大队长开展工作。
从桐南游击队创建之后,钱庭举带领队员经常活动在枞阳县铁板洲到北埂的沿江一带。渐渐地范围扩大到破罡、安凤岭、官埠桥和花山。活动过程中,钱庭举中队长坚决执行陈定一大队长的指示。每到一处,部队都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在与人民群众的交往中,钱庭举处处以身作则,并严格要求下属。队员们则个个热情、主动地帮助驻地群众推磨、挑水、扫地等,还尽可能地为群众干农活。人民群众都觉得钱庭举这个军官及其下属都十分可亲。他们把队员们当作亲人,经常给游击队送柴送菜。这样,游击队与驻地的群众建立了军民鱼水之情。部队每到一地,都有一些青年勇跃参军。
游击队壮大后,钱庭举经常带领队伍采取机动灵活的方式袭击敌人。他们有时化整为零,有时聚零为整;有时穿便衣,白天行军,公开活动;有时着军装昼伏夜出;有时在一个地方住几天,有时一夜之间要转移多处。在敌我力量悬殊时就上山隐蔽,待机行动。仅在1944年上半年的一个多月时间内,就与刘东雄、钱浩元、钱小牛等匪军作战达五十余次。尽管这样的作战规模小,但锻炼了部队的作战能力,丰富了战斗经验。
游击队的不断扩大,枪支、弹药就显得不足了,钱庭举就经常带领队员们袭击到茶馆喝茶和上街的敌人,智取敌人的枪支弹药。然后教育俘虏不要与人民为敌,奉劝他们回乡靠劳动过日子。大量枪支弹药的缴获不仅武装了自己的中队,还为后来桐南手枪队的建立提供了装备支撑。
被桐南游击队俘虏并教育遣散的人员中,常有部分人不思悔改,继续与匪为伍,行凶作恶。为了收拾这些家伙,钱庭举就挑选若干名队员化装成国民党的队伍,趁敌人开会之际,一部分守住会场外围,一部分进入会场,称国军大部队正在向这里靠近。会场的这帮敌人为了讨好国军上司,立即吩咐杀猪做饭以示迎接。见这帮敌人放松了戒备,钱庭举向队员们使了一下眼色,于是几枝手枪同时对准围坐在会议桌边的敌人:“不许动”、“举起手来”。听到动静,会场外的队员也一起冲进会场,这帮敌人吓得面如土色,乖乖地交了枪,束手就擒。这次袭击,除杀掉不思悔改的敌人外,其余的仍然经过教育后再遣散。
枞阳县地处沿江一带,当时这里的顽匪刘东雄部经常在江边抢劫来往的商船。为了打击这股土匪,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钱庭举就带领游击队员隐蔽在江边的芦苇丛中,发现可疑的匪船就出击,多次缴获被抢物资,退还给失主商人。财产的失而复得,使商人们无不欢天喜地,他们都说:游击队好、新四军好、共产党好。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地的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到1944年初,桐南游击队这支革命武装也日益成熟起来。钱庭举中队长以其聪明的智慧和非凡的胆略成长为革命大家庭中的一株参天大树。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蒋骁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