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锐
1927年12月11日爆发的广州起义,是中国现代革命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毛泽东曾把广州起义和南昌起义、秋收起义联在一起,指出它们是我党创建红军的伟大开端。
广州起义是三大起义中最后一次,这次起义尝试在城市建立政权,由于敌人众多而失败。这次起义牺牲了5000多人,其中包括早期的枞阳籍共产党员史逸。
史逸(1891—1927),字叔隐,号天山。安徽省枞阳县会宫镇晓春村史家湾人。1914年留学日本。1922年赴法勤工俭学。1923年在德国参加中国共产党,后赴苏联学习。1926年回国,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军医处处长。1927年调武昌中山大学任教,同年8月随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转回广州,参加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时年36岁。
留学日本,寻求进步
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一部落后挨打的历史, 也是先进中国人发愤为雄、立志振兴中华的历史。中国留学生,特别是留日学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一页历史。
1914年,史逸怀着科学救国的良好愿望和追求知识的满腔热情来到日本,进入千叶医药专门学校,攻读药物学并取得药学学士学位。
1917年,史逸从日本回国。史逸回国后在安徽省立第一工业学校担任教员。留日学生对中国的基础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清末新式教育最严重的问题就是缺乏教师,成千上万的留日学生上日本的预科、速成学校、师范学校,在回国后充实于各地的新式学堂,缓解了教师奇缺的困境。
留法勤工俭学 柏林入党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继新文化运动兴起后,席卷大半个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社会轰动,而且对近代中国亦有较大的影响,其重要的历史地位不容置疑。
1922年10月,史逸与章伯钧、史尚宽、房师亮、夏秀峰等乘坐法国邮轮“安琪儿”号离开上海吴淞口,驶入烟波浩渺的大洋,同船随行的还有朱德与孙炳文。经过40多天的航行,邮轮终于在法国南部的港口马赛停岸。当天,史逸和他的同伴换乘火车来到巴黎。
他们来到巴黎后,首先接触了中国留学生,了解到这年6月,中国留学生成立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8月经党中央决定又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旅欧总支部,并得知周恩来正在柏林建立党支部。这一切,对于史逸来说,无比兴奋。他们远涉重洋追求共产主义真理的愿望总算有了着落。史逸与一行人立即乘火车去柏林,会晤周恩来。
朱德、孙炳文、史逸等很快就与周恩来取得了联系。周恩来热情地接待了他们,他们向周恩来表达了自己的心愿,渴望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接受组织上的考验。周恩来向他们宣传了党的政策、奋斗目标,并给予耐心的教育与引导。
因为语言障碍,史逸与朱德、孙炳文等人离开柏林,进入哥廷根一所大学学习。从此,史逸在中共旅欧支部的直接领导下进行学习和开展工作。他的政治生命有了新的起点。
参与广州起义 为革命牺牲
1926年7月9日,北伐战争开始,国内革命形势迅速发展。史逸热切盼望着投身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同年八月,史逸赴 “莫斯科学习了一个短时间”之后,接到中共中央电令,回到祖国。
1926年9月,史逸受中共党组织的委派,前往当时处于革命高潮中的广州,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军医处处长,投身于大革命运动。10月,他服从党的安排,随北伐军来到时局变幻莫测的武汉,进入武昌中山大学,开展革命活动。
1927年他随第二方面军南下广州,到广州后,任广州市卫生局局长。
11月26日,中共广东省委根据党中央的指示,秘密召开了有部分省委常委参加的会议,具体研究了广州暴动的准备工作,作出以教导团和工人赤卫队为骨干,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的决定,成立了革命军事委员会,由省委书记张太雷担任委员长。
12月6日,中共广东省委秘密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决定12月12日举行起义。随后,成立了起义军总指挥部和参谋部,由叶挺、叶剑英分任总指挥和副总指挥,徐光英任参谋长。史逸秘密参加了党的各种活动,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起义的准备工作之中,认认真真地出色完成了党交给的每一项工作,尤其在战场救护、伤员治疗、药品准备等方面做了细致而周密的安排。
12月11日,在张太雷、叶挺、恽代英、叶剑英、杨殷、周文雍、聂荣臻等领导下,广州起义爆发。这次起义震惊了国内外。在英、法、美、日等国支持下,张发奎、李福林等调集九个团的兵力,从东、南、北三面围攻广州,战斗十分激烈。起义军未能立即主动向农村转移,损失严重,张太雷中流弹牺牲,革命群众近五千多人惨遭杀害。史逸的革命活动,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注意和仇恨。不少同志都劝他离开市区,暂时隐蔽,但他临危不惧,仍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起义的第二天,国民党第四军军长黄琪翔、广州市公安局局长朱日晖等要员亲自带兵包围了广州市卫生局,逮捕了史逸。
12月14日,史逸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后安葬于广州白云区银河乡革命烈士公墓。
参考资料:
1、《朱德的非常之路》刘学民 著
2、《宣传主义,吸收同志:中共旅德支部成员武兆镐家书释读》 郭双林 著
3、《1910年代安徽教师教育背景的历史考察》徐希军 著
4、《回忆新民学会》李维汉 著
5、《中国留日学生与祖国的历史命运》张海鹏 著
6、《知名的革命烈士 史逸》王乐群 著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蒋骁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