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端午节。一组组活色生香的民俗风情画,在颍淮大地上铺展开来。
6月3日,在阜阳市颍州区京九路街道申寨社区“粽香龙舟迎端午 多彩民俗祈安康”端午节主题活动现场,包粽子、赛龙舟、趣味游戏等摊位一字排开,居民纷纷参与其中,现场欢声笑语不断。在包粽子环节,大家围坐在一起,捋粽叶、填糯米、放红枣、压紧、封口、扎捆,一个个外形匀称的粽子很快成型。
从形状上说,其他省市有袋粽、角粽、锥粽等,而阜阳主要是三个角的粽子。不同于南方的咸肉粽,阜阳的粽子是糯米配上蜜枣,为了增加甜度,吃的时候还会蘸白糖。
一边包粽子,大家一边聊端午习俗,其乐融融如同一家人。包粽子既是对古代贤人的纪念,也是对饮食文化的传承。孩子们看着家长们忙里忙外地包粽子,也更感受到传统的韵味、生活的美好和节日的愉快。
今天的阜阳人,还结合时代需求对传统进行了演化延伸,使端午节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
在阜阳市颍州区程集镇王湾小学,孩子们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劳动主题活动。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劳动教育,开展了包粽子、制香囊、拓艾叶、手工文创等非遗传承活动。
佩戴香囊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意在驱邪祈福。老师们准备了艾草材料包,带着学生一起自己动手缝制香囊,在一针一线中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孩子们兴奋参与,人人手中有活,眼中有光,缝制出各式各样的香囊,不仅体验了动手的乐趣,也分享了掌握劳动技能的喜悦和端午安康的祝福。
师生互动的端午节活动,让学生更深入感受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在劳动中真正感受到知行合一的深刻含义。(记者 安耀武 通讯员 闫翊)
稿件来源: 安徽日报
|
编辑: 王章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