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社会 >正文

时间:2024-08-06 12:00:41

  2024年6月15日,一条跨越三省一市的长三角超级环线高铁列车发车,将上海、南京、合肥、杭州等长三角中心、副中心城市以及众多经济强市串接起来,连接起黄山、九华山、天柱山、千岛湖等多个风景名胜区,极大丰富了区域游客的出行选择。

  7月26日,“烟雨大黄山走进长三角大环线”推介活动拉开帷幕,高铁车厢化作移动舞台,流动推介、沉浸体验,别开生面。

  烟雨大黄山“牵手”长三角大环线,共赴这场浪漫的约会,沿线风景颜值高、美食品质高、文化内涵高,其意优美,其境辽阔。

  怎么样发挥好大环线与大黄山这两个超级IP双重叠加效应,值得我们思考与探索。

  一

  从上海站到上海虹桥站,长三角大环线途经三省一市21座车站,单向行驶里程超过1200公里,8小时“环”游长三角黄金旅游线。

  大环线有效连接了沿途的小城与大市,每个站点又连接更多方向和班次的高铁,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放大。自7月1日以来,日均4000名旅客乘坐大环线出行。7月15日当天,大环线高铁列车迎来开行“满月”节点,累计发送旅客约11万人次,平均客座率近九成。

  通过这条超级大环线,从杭州西子湖畔到天空之镜池州平天湖,从无锡惠山古镇云起楼到“中国原生态最美山乡”石台县云溪河,从常州青果巷到桐城六尺巷,从苏州昆曲到安庆黄梅戏,从镇江香醋到安庆包子,从胡庆余堂的酸梅汤到安徽的米酿祁红(卡旺卡),从天青色等烟雨,到大黄山见江南……大环线朝发夕至,一日行遍长三角。

  大环线不仅为长三角地区乘客高铁出行提供了新的选择,也极大影响了人们对长三角地区的地理认知。

  近年来,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常住人口总量保持持续增长,去年底达2.38亿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6.9%,这就意味着,全国每6个人中就有1个生活在长三角。

  今年上半年,长三角地区经济总量突破14.3万亿元,占全国比重24.2%。这样庞大的经济体量,所积蓄的发展势能,通过大环线高速流动起来,必将促进区域内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高效畅行,进而催生出更多的发展机遇。

  二

  “烟雨大黄山·心灵休憩地”,以其山水人文之美,正赋予旅游全新的定义。当此之时,长三角大环线牵手烟雨大黄山,将在更大的空间里彼此耦合、相互赋能,催生出更多的文化旅游新场景,带来更多新体验。

  大环线的开通,穿透了时空限制,构建起长三角的“大交通环”,把沿途主要客流点串接起来,所节省的不仅仅是换乘所需的等待时间,还有直达所带来的高效顺畅,更重要的是人们出行的心气顺了,一顺百顺。

  高速运行的“大交通环”,所承载的“大旅游环”,同步带来的“大流量环”,激活的将是亿级人口规模的消费流和潜在消费流,给大黄山所赋之能也将是现象级的。

  大黄山地区高质量发展,给大环线带来源源不断的客流量。

  开通一个多月以来,多次出现一票难求现象。除了目前采用8辆短编运行,加之人们“尝鲜”心态尚未褪去,更为重要的长三角区域内的通勤、商务、旅游等需求正在持续增长。

  随着大环线与大黄山的深情牵手,必将加速刷新人们对于“大黄山不止于风景”的全新认知。

  随着人流量的不断积累,加之与烟雨江南的意境感召相叠加,越来越多的资金流、信息流、物流不断汇聚到此,必将促进沿途各地的产业发展、经济增长。

  三

  正在加速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要一环的长三角大环线,对建设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的大黄山来说,意义非凡。大环线牵手大黄山,为沿线各地带来重大发展机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为大黄山建设指明了方向。

  长三角,须臾间、心无间,其时已至、其势初成。

  作为超级大媒介的长三角大环线,不仅仅从物理空间拉近了长三角区域内的距离,也拉近了人与人之间、心与心之间的距离。

  “烟雨大黄山走进长三角大环线”首场推介活动开了个好头,接下来就是要不断改革创新,坚持“大环线为媒、大黄山搭台、大文旅唱戏”,积极“引客入皖”,久久为功,持续擦亮大黄山品牌,推动大黄山地区高质量发展。

  大环线的重大契机高速而来,如何唱好文化旅游这台大戏,首先取决于大黄山区域内4个市所搭的台。从4个市来看,要体现多样性,因地制宜、各美其美,避免同质竞争、重复建设;不断丰富高质量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让每个节点城市都成为有自身特色的旅游目的地,而不只是让游客“过境”。

  安庆这座“有戏”的城市,《女驸马》《天仙配》等黄梅戏元素随处可见,来此可白天观景、晚上看戏,体悟“此地宜城”“平安吉庆”;灵秀九华,山水池州,九华山、牯牛降等美不胜收,来此山水秘境,一定要亲身体验一把富锌、富硒、富氧“三富”行者,心灵休憩;黄山迎客松迎八方来客,来此观徽州鱼灯、赏徽州茶艺,“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宣城的文房四宝冠绝天下,特色美食亦甲天下。来此体验“宣纸上的山水画卷”独特魅力,品尝特色徽菜美食,岂不美哉!

  远近高低各不同。在大黄山唱好文化旅游这台大戏,更要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布局出发,聚焦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这一总体目标,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围绕休闲、度假、旅游、康养等四大领域,打造统一的整体性目的地,通过大环线让外界更多了解大黄山,充分释放大黄山这一超级IP的感召力,让更多“流量”成为“留量”。

  省级层面加大统筹力度,系统整合沿途各地的景区、酒店、车站商旅等资源,凝练制定统一的宣传口号、文化标识、攻略图文、服务标准等,在大环线高铁上扩大宣传,让大黄山在更大的空间里面看得到、看着美;推出更多高铁环线精品旅游线路,吸引更多游客打卡大黄山、推介大黄山。

  比如深度挖掘、系统梳理,全方位宣传、多角度报道,全力打造一条“跟着李白去旅行”精品路线,重温诗仙之路、品读不朽诗篇:从“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气”的安庆天柱山,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的池州九华山;从“我宿黄山碧溪月,听之却罢松间琴”的黄山,到“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宣城……将大黄山的文旅故事一一诉说。

  早在400多年前,用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的徐霞客,用脚底板丈量信仰,以其自身的传奇经历,穿越时空告诉人们,“薄海内外之名山,无如徽之黄山”。如今大环线牵手大黄山,道路所能抵达之处,都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旅游已然不再是终点、目的地,而恰恰是新的起点、出发地。

  曾经的烟雨江南,或许咫尺天涯;大环线开通,如今的大黄山,已是天涯咫尺。王星

稿件来源: 安徽日报
编辑: 王章志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