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山东青岛栈桥附近海域,一名21岁女大学生为捡掉落的手机被巨浪卷入深水区,命悬一线。58岁的安徽界首摊贩刘玉荣(网友称“玉米大姨”)闻声而至,毫不犹豫跃入海中,在众人协助下成功救起女孩。
这位每日凌晨四点起床备料、靠在栈桥售卖玉米补贴家用的普通母亲,用果决的行动,展现了超越常人的勇气与担当。其义举迅速引发网络热议,收获无数敬意。
“用我的命换你的命”——这句被网友反复提及的话,并非刻意悲壮,而是刘玉荣在生死关头最本能的呐喊。58岁的她深知巨浪的风险,也眷恋平凡生活,但当呼救声响起,她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不能让她死”。
这声呐喊,击碎了“精致利己”的冰冷外壳。当有人还在权衡犹豫、顾虑重重时,刘玉荣用最直白的行动证明:总有人将他人的生命置于自身安危之上。她不是超人,入水时同样会怕、会呛水、会体力不支,但她依然纵身一跃。这份勇气,源于刻在骨子里的良善——如同母亲下意识护住摔倒的孩子,这份本能无关身份年龄,只关乎人性深处的温度。
在人情渐疏的现代社会,“玉米大姨”的举动如一束强光,照亮了陌生人间的信任与担当。她的行为与“老人摔倒无人扶”等冷漠现象形成鲜明对比,证明善良与正义从未缺席,深植于普通人心底。
这一事件已成为一个精神符号:它让我们看见,市井烟火中蕴藏着撼动心灵的力量,平凡人的胸膛里同样跳动着英雄的心脏。当刘玉荣被授予见义勇为表彰时,人们致敬的不只是一次救援,更是那份“愿以我命护你生”的纯粹决绝——这份精神,正是驱散冷漠、弥合疏离的温暖力量。
“玉米大姨”的故事提醒我们:善良非奢侈品,勇气非专属品,每个普通人的心中都可能住着挺身而出的“刘玉荣”。见义勇为不仅是个人美德,更能激发社会正能量,促进信任与和谐。
当然,倡导见义勇为的同时,也需提倡“智慧救援”,在能力范围内借助工具、呼叫专业力量,避免无谓牺牲。但在危急时刻,如刘玉荣这般不顾个人安危的决绝壮举,依然值得最崇高的敬意——它让我们确信,人性的光辉从未在钢筋水泥的世界中黯淡。
稿件来源: 中安在线
|
编辑: 王章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