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感觉”中接受检查,在“有感受”中享受服务。日前,《合肥市推行“无感检查”创新监管模式实施方案》正式出台。该方案依托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推行非接触、远程化、智能化监管,实现对市场主体的“最小干扰”,打造“无事不扰、无处不在”的智慧监管新格局,标志着合肥在创新监管方式、提升执法效能方面迈出关键一步。
据了解,“无感检查”是指行政执法部门依法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以非接触、远程化、智能化的方式实施监管,实现检查过程对市场主体“最小干扰”的新型执法模式。
“‘无感检查’主要适用于那些违法行为易发多发、可通过技术手段固定证据且当事人信息可确认的监管场景。”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合肥已在机动车环保检测、生态环境排污监管等领域开展试点。
执法人员通过远程视频查验、数据实时比对和大数据分析,即可完成大量监管工作,大大提升执法效率。
《实施方案》要求,市级各有关行政执法部门要建立健全本领域“无感检查”工作规范,科学制定“无感检查”事项清单。创新智慧监管方式,推行物联设备状态感知、非接触式巡查等智能化监管手段,构建全覆盖、一体化、智能化的数字监管系统。建立健全监管数据综合分析研判机制,精准识别违法违规行为,预警行业性、系统性风险隐患,推动监管模式从被动处置向主动发现、精准防控转变,全面提升智慧监管水平和风险防控能力。
(记者 许露瑶)
稿件来源: 合肥日报
|
编辑: 王章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