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陆玄同
3月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福州考察调研时指出,建设好管理好一座城市,要把菜篮子、人居环境、城市空间等工作放到重要位置切实抓好。福州是有福之州,生态条件得天独厚,希望继续把这座海滨城市、山水城市建设得更加美好,更好造福人民群众。习近平强调,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对待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区要有珍爱之心、尊崇之心。
城,所以盛民也。从“城市规划建设做得好不好,最终要用人民群众满意度来衡量”,到“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建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让群众过得更幸福”,再到“让城市成为老百姓宜业宜居的乐园”,习近平总书记每到一地,都会特别强调以人为中心的城市建设理念。
人是城市的主体,衡量一座城市生活质量的高低和市民的生活状态,就要看他们衣食住行是否方便,生老病死是否有保障,能否真正安居乐业。这既有赖于城市的规划建设做到以人为本,科学合理塑造好骨肉之躯,也有赖于城市的管理服务精细化、智能化、人性化,为城市发展输好血。
城市的生命力在于人的生存舒适度。最好的状态是,人与城市相统一,也就是说,一座现代化城市要有人情味,要能提供便捷的生活和高质量的服务,要有山水般的城市公园和绿道,也要有历史文脉。这样的城市才能够契合人与设施、人与自然、人与历史的关系。
城市建设,不仅仅是为了人的栖居。城市的性格是居于其中人的性格的映射,人也会因为城市美好发展而感到满足与富足,这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改变的关系。社会质量理论指出,“人们在提升他们的福祉和个人潜能的条件下,能够参与共同体的社会与经济生活的程度”。代入到城市发展中,个体发展与城市建设发展也能够形成一种良性互动,毕竟民众的福祉与城市建设和管理紧密相连。
当然,时下许多城市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城市广告牌“一刀切”地统一,对历史建筑和在市民心中有特别印记的标识简单粗暴地拆除,再比如小区和道路等洋名大行其道、道路反复修等等。城市的建设发展问题,本质上是民生问题。“衣食住行”,每一项的质量都关乎民众生活的幸福指数。
城市的建设发展是一个开阔的、包含各种不同角色的人的参与平台。建设一座宜业宜居宜游的城市乐园,需要政府的科学规划,更要听听市民的意见。只有以人为中心的理念深入人心,政策才会有温度,执行才会有力度,市民也才能有安全感和幸福感。(陆玄同)
稿件来源: 光明网-时评频道
|
编辑: 吴玉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