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检察日报正义网报道,2022年5月河南某高速路出口,一辆救护车被拦下,车上的“瘾君子”王某被民警抓获,并从其身上搜到毒品约50克。王某交代这是他第三次坐救护车去濮阳买毒。因为救护车比较方便,听说卡点也不拦,经人介绍,他联系到了在林州市仁济医院开救护车的代某。每完成一单,王某都会支付代某1000元至1500元车费。仅一年间,代某开着救护车跨市区320余次,跨省40余次,而其真正执行医院救护、转运任务仅仅是个位数。
原本是用来急救的救护车,竟然成了“运毒车”,这样的“摇身一变”确实让人目瞪口呆,而更加匪夷所思的是,事件发生之后,经过全方位排查,督察组发现有145辆问题救护车。与代某车辆情况相同的“违规挂靠”车辆多达6辆。其中,安阳明一骨科医院就有3辆救护车违规挂靠。据安阳市卫健委的排查整治发现,多数问题车辆均系民营医院下属的医疗服务用车。
这样的结果真的让人联想起网络中的一句调侃之语:“当你发现家中有一只蟑螂时,其实你家里至少有一万只蟑螂在你看不见的犄角旮旯里。”救护车跑成了运毒车,不仅造成医院公信力的严重缺失,更可怕的则是,如此出行,该有多少毒品在危害社会?因此,这样的事件,我们绝对不能等闲视之。
而救护车出现乱象,其实已经不止一次,而且也不是体现在某一方面。2023年3月,河北保定的秦先生因母亲突发疾病,决定从河北省保定市第一医院转运至北京天坛医院继续治疗,却遭遇半路坐地起价;同年7月,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卫健委联合该市向阳区交警大队,在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楼前,查获一辆非法安装警报器的“黑救护”……
救护车之所以跑成运毒车,存在多种原因。如违规挂靠、院前急救车辆与医疗卫生救护车混淆等。但是,从根本上看,只能是监管不严,惩戒不力。因为救护车作为一种特殊车辆,享有诸多特权,而这种特权,也正成了不法分子的谋财之道。然而,无论不法分子如何绞尽脑汁,只要我们监管到位,惩戒到位,类似的诸多乱象显然不会如此频频发生。而监管的缺失,显然又不只是工作不力,而是见利忘义,利令智昏。调查表明,甚至一些医院的专业救护人员、120接线员,也成了违规救护转运服务的“中介”。显然,救护车跑成“运毒车”的背后,除了监管不力,我们更应该追查是否存在违反法律的黑色利益链条;同时针对种种违反法律的行为,依法惩戒。
面对已经发生的种种可怕的乱象,必须积极作为的,除了医院,各地的卫健部门以及公安部门,也必须引以为戒,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将定期检查与突击检查融为一体;同时,加大对相应工作人员的教育力度,全面发力,我们才能给失控的救护车踩下紧急制动,并使其安全运行。
稿件来源: 中安在线
|
编辑: 乔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