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时评 >正文

时间:2024-04-08 14:22:24

  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也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落实《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全面推进健康安徽建设的有关精神,满足全覆盖、全流程、全领域、全要素的青少年体育参与和卫生保健等需求,构建体教卫等多主体深度融合的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体系势在必行。

  强化学校体育阵地。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健康和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级各类学校要坚持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将促进青少年提高身体素养和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体育部门要指导学校不断丰富体育课教学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训练和竞赛活动,让青少年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推广五禽戏等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体育发展新格局,让体育成为强健青少年体魄、提升适应力和抗挫折力的重要途径。此外,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体质健康管理工作,建立日常参与、体育锻炼和竞赛、健康知识、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积极探索将体育竞赛成绩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深化体教卫融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健康关口前移,建立体育和卫生健康等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针对青少年群体,体育、教育和医疗卫生机构等多方力量需要形成合力,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术和方法,将科学、健康的运动知识和技能传授给青少年。体育、教育与医疗卫生机构加强交流,共同制定安徽省青少年运动促进健康行动计划,推动青少年学生体质监测数据的有效利用。中小学校要根据要求设置相应的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向学生传授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防控、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安全应急与避险等知识,提高学生健康素养,积极利用多种形式对学生和家长开展健康教育。体育、民政等职能部门则应积极打造“青少年健康服务社区”,利用政企合作等多种方式整合社会力量,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人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认知合理、情绪稳定、行为适当、人际和谐、适应变化的一种完好状态,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安徽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不断加强平台服务全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能力。充分发挥安徽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的专业知识与资源,促进我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整合社会资源,设立市县级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完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网络。城乡中小学校应配齐专兼职心理健康工作人员,开齐开足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和引导提供专业服务。学校、社区、家庭应重视体育运动积极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功能,指导青少年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并长期坚持,从而减轻学习压力、提高幸福感、增强自信心。

  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教育部门和学校应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向青少年传播科学运动、用眼卫生、体重管理、传染病防控、心理应对、保证睡眠等方面的健康知识与生活技能,将健康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相结合,促进青少年养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构建全媒体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的机制,加强对青少年健康教育内容的指导和监管,运用“两微一端”(指微信、微博、移动客户端)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推动“互联网+精准健康科普”。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青少年健康知识普及工作,鼓励卫生健康行业学会、协会组织专家开展多种形式的、面向青少年的健康科普活动和面向机构的培训工作,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加强法治保障。新修订的体育法将原第三章“学校体育”章名修改为“青少年和学校体育”,将青少年和学校体育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各级政府应严格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协同推动体育、教育和医疗卫生等部门资源融合,为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搭建更加健全的保障体系。完善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和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把学校体育工作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纳入对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考核评价体系,呵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汪 辉

  (作者单位:合肥师范学院。本文系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Y2019D067]阶段性成果)

稿件来源: 安徽日报
编辑: 乔婷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