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和服务群众的最前沿,要把城乡基层治理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我们在推进基层治理过程中要坚持党建引领、人民至上、凝聚合力,开创基层治理新局面。
坚持党建引领,建好基层治理“中军帐”。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我们在推进基层治理的过程中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将党的领导贯穿到基层治理的全过程,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优势,充分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引导党员做出表率,当好“领头雁”,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筑牢基层治理“桥头堡”;我们要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集中人才与资源,建好基层治理和服务群众的平台,各类“议事会”“评议会”和居民“点单”党组织“派单”志愿队伍“接单”模式就是生动体现。
坚持人民至上,搭起人民幸福“连心桥”。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因此我们在推进基层治理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建设机制。一方面,我们要巩固主题教育成果,深入落实“四下基层”优良作风,通过积极引导、大力宣传,引导辖区人民积极参与基层治理,激发全民的自治热情,还要坚持“以民为师”,积极“问计于民”主动听取居民意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新格局;另一方面,要积极帮助辖区居民解决实际问题,关注居民的“急难愁盼”、基层矛盾和公共安全,将“问题清单”转化为“幸福账单”,付出真心真情,办好为民实事。
坚持凝聚合力,画好基层幸福“同心圆”。深化和创新基层治理,关键在“人”。我们要坚持“一核多元”,凝聚多方合力,为基层治理提供强大支撑。一是建强村(社区)工作人员队伍。我们要做好村(社区)工作人员队伍的“引育用”,通过合适机制,让优秀人才进得来;通过实践锻炼和专业培训,不断提高村(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通过“严管”与“厚爱”相结合,用好村(社区)工作人员。二是建强志愿服务队伍。积极打造和培育优秀志愿服务项目,组织社区工作人员、辖区民警、党员志愿者、热心居民、物业人员及各类专业人员解决辖区居民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三是积极借助各类下沉队伍和社会力量,在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同时,我们可以“借势”各类下沉队伍力量和社会资源,充分发挥他们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社会资源的经济优势、人力资源优势,做到同题共答,补齐基层治理“短板”,破解基层治理疑难杂症。(作者 闫鹏)
稿件来源: 安徽日报
|
编辑: 乔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