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基层治理要着眼于强基固本,以党建为引领,以共治共享为路径,以服务人民为宗旨,不断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用好党建引领“助推器”,筑牢基层治理的根基。“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党的领导是基层治理的根本保证,只有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到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不断拓展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才能构筑好基层社会治理“桥头堡”,打通每一个“神经末梢”。我们应着力强化“党建引领”理念,创新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激活社会治理体系的基层细胞。同时,我们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基层党支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提高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和基层整体的管理水平,深入群众、了解需求、解决问题,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到实处,确保基层治理始终保持正确方向。
挥好共治共享“指挥棒”,构建基层治理的共同体。“独木难成舟,独树难成林。”基层治理不是“独角戏”,而是“协奏曲”。只有将“单打独斗”转变为“握指成拳”,才能更好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因此,在基层治理中,要积极构建政府、社会、市民三位一体的治理格局,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城乡居民自治机制、民主协商机制、群团带动机制、社会参与机制,形成合力,从而实现资源共享、责任共担、成果共享。同时,在治理过程中充分融入和体现群众智慧需求,通过“党群议事会”“民情恳谈会”“积分制”等方式,激发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提高基层治理的活力和效率,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搭建为民服务“连心桥”,提升基层治理的温度。“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服务群众的“最佳窗口”,广大党员干部扎根基层,就要搞好“家门口”的服务。我们应找准位置、摆正心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扎扎实实惠民生、解民忧、暖民心。同时,要聚焦人民群众关心的重点难点问题,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揪住问题不放手,从群众反映最强烈、呼声最迫切的问题入手,精准施策、靶向发力,把群众“小事”当作“大事”,发扬“马上就办”“办就办好”工作作风,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以群众满不满意作为所有工作的评价标准,把一张张“民生清单”变为“幸福账单”,让群众在每一个接触服务的过程中都能感受到温暖和便捷。(作者 储秀)
稿件来源: 安徽日报
|
编辑: 乔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