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时评 >正文

时间:2024-04-08 14:22:06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新华社受权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2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从六个方面提出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路线图”。广大党员干部当深思细悟“一号文件”,守好“三农”基础这一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躬身笃行,赤足作笔,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悟“业广粮安创新绩”的发展大计,绘就“千畦细浪舞晴空”的“农业强”构图。农业兴则国家兴,农业稳则国家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国际环境日趋错综复杂。愈是浪急风高,愈要把稳舵盘,稳住粮食安全这一国家安全的基石,坚定走中国特色粮食安全道路。农业现代化建设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奔赴基层、扎根基层、奉献基层,要以“守耕有责,守粮有责”的工作态度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不断加强高标准农田、农田水利设施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要以甘当“小学生”的心态,拜人民为师。“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真正做到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顺应本地区农业发展现状,有的放矢地强化本地区农业发展科技支撑,以政策性金融带动引导商业金融支农力度,加速推进规模化生产、产业性经营,对农业生产薄弱环节加强服务帮扶,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面对风险挑战,我们要把握好农业这个“国之大者”,让“农业强”的构图为“中国强”保驾护航。

  悟“村美人和焕新颜”的治理方针,绘好“青山碧水笑声喧”的“农村美”色彩。“绿树莺啼山水丽,邻里家常气象熙”是寄存在每个中国人灵魂深处的“田园向往”,为了守住群众心中这份向往,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坚定“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发展信心,用“青山、绿水、蓝天”回应这一最直观的群众关切。“以多样化为美,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就要求我们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因地制宜,科学部署,精准施策,在风土人情、乡风乡韵的传承中“博观而约取,去芜而存菁”。要在尊重民风民俗的基础上,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工作,大力挖掘本地优质文化资源,书写乡村文化新时代承上启下的华美诗篇。既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又要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实际环境,做到扫黑除恶保民安,隐患治理保民安,应急健全保民安,持之以恒推进平安乡村建设,让“农村美”的色彩为“中国美”再添浓墨。

  悟“扶农富民谱新篇”的人民立场,绘足“炊金馔玉待鸣钟”的“农民富”光线。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强农有道,关键在人。农民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主体,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无论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还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力推进,我们的奋斗目标都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农民幸不幸福,关键看钱袋子鼓不鼓,广大党员干部当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多走农家路,多进农家院,多听老百姓的心声,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通过本地培养、吸引召回、政策引进、保障留人等方式,发展壮大一支爱农业、懂技术、能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金刚钻揽瓷器活儿,专业人干专业事儿,要用好用活这一批“致富好手”,带动更广大农民增产增收。党员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要化身政策解读“小能手”,政策落实“小帮手”,政策反馈“小助手”,用脚步丈量农民的幸福指数,用担当作为赢得群众的认可和支持,把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挥洒在这片熠熠生辉的厚重大地上,把自己的心跳和脉搏与这片山河紧密相连,在群众安和祥宁的笑容中找到砥砺前行的内生动力,让“农民富”的光线为“中国富”注入灵魂。(作者 吴漩)

稿件来源: 安徽日报
编辑: 乔婷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