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段视频引起广泛关注和热议。从视频中可以看到,两个相对的下铺都挂上了帘子,帘子背后一个年轻人低头坐着。一位阿姨对在下铺挂帘子的年轻人进行拍摄,并称不让一位70岁的老人坐下,还呼吁网友们评评理。
事实上,自带床帘是乘客的个人行为,这样的场景也非首次。去年夏天,就有多名网友在社交媒体平台分享自己坐火车卧铺自带“床帘”攻略。当时12306客服的回复是,铁路部门并没有明令禁止旅客自带床帘。如果接到乘客投诉也并不会受理。此番,中国铁路方面的回复也基本是这个意思,即没有明确规定不能使用围挡,不影响其他旅客情况下可以使用,但需要跟各位旅客协商好。
从官方回应与相关规定来看,在乘客购买卧铺车票后,就拥有了对应时间内,该铺位的使用权。换言之,只要乘客不对床铺造成损坏,不侵犯他人的正常权益,那么乘客如何使用,都将是TA自己的权利,其他乘客确实没有立场进行干涉和要求。从现实情况来看,当下人们在出行中更注重出行的体验,对车厢内的温度、气味、噪音、光线及个人隐私等都有更高要求。
网上有人说,人生就是一场孤独的旅行,这种孤独是一段属于自己的清欢时光,一个思考和享受生活的宝贵阶段。在火车卧铺挂帘子为自己创造一个更为私密的空间,这是正常权益范围之内选择的生活方式。正因如此,在这段视频留言中,网友们几乎是“一边倒”地“挺”年轻人,这反映出现代社会对个人隐私和空间尊重的重视,也是个人权利意识的增强。
“让你坐是人情,不让你坐是本分”“自己买的座位为什么要让别人坐”……众多留言中,“得理不饶人”之势扑面而来,丝毫让人感觉不到礼让、友善、尊老的温度与美德。试想,如果拍视频的人是自己的爸爸妈妈或是爷爷奶奶如何呢?诚然,不是每个年轻人出门旅行都会带“床帘”,也不是每个老年人都会发视频让“评理”。轻言今天的年轻人“过于自私”“不懂尊老”,动辄给老年人贴上“道德绑架”“倚老卖老”标签,都有欠妥当。
一块小小的布帘,折射出社会大发展、时代大变迁、观念大变化,同时也让我们看见了制度设计存在的短板、公共服务方面的不足和公众出行需求的期待。这是一个更加开放、文明的时代,也是一个更加多元、包容的社会。面对问题和矛盾,最该思考的是怎样解决问题如何化解矛盾,而不是看谁有理、谁声大、谁吵赢。下一个假期就要到了,人与人之间如何多些理解宽容,多些诚意沟通,多些相互尊重,出门之前不妨好好做一做“攻略”。(作者 北中)
稿件来源: 安徽日报
|
编辑: 乔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