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微党课《夜袭芦家庙》将发生在1939年冬夜的那场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抗战历史,用简朴却有力的语句展现在我们眼前。重温这段历史,虽只是中国共产党人十四年抗战史中的一个短短片段,却也因其顺利粉碎敌人南下侵犯亳县的企图,为创建豫皖苏抗日根据地奠基,而具有重要意义。广大党员干部应在重温这些党史记忆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重温党史记忆,点燃“信仰火花”,在锤炼党性上力行。党性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终身学习课题,不仅关系到党员干部的成长,更关系到党的形象。在延安采访时,美国记者斯诺就发现了一种神奇的“东方魔力”,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坚信战争终将胜利的信仰,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民为本的初心使命。翻开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人的党性贯穿始终,他们中有怀揣着革命理想的执着、舍弃高官远渡重洋追求入党的朱德,有积极投身于爱国民主事业、只为真理矢志不渝的邹韬奋,有在狱中写下“敌人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的方志敏……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革命先辈们的无悔牺牲、无怨奉献、无言吃苦,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
重温党史记忆,感悟“枝叶关情”,在为民服务上力行。“到人民中去”“向人民学习”的背后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的为民情怀。1925年,毛泽东同志便将“为什么要革命,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写在《政治周报》发刊词中。“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回顾百年奋斗征程,无数党员干部前仆后继,用生命和热血践行为民初心,用实绩和成效增强民生福祉。“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这一既宏伟又朴素的目标,需要广大党员干部以对党忠诚的大德、造福人民的公德,在重温党史记忆中牢记“人民至上”,在基层实践中当好“知心人”,在奋进新征程中勇担重任。
重温党史记忆,挂扬“破浪云帆”,在推动发展上力行。迈进新征程、直面新挑战、解决新问题,实干担当从来不只是一句口号,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考察时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重温党史记忆,不仅要回望来时路、不忘为民初心,更要奋进新征程、勇攀最高峰。广大党员干部要在接受党性教育、加强党史学习中深化“想干事”的行动自觉,增强“敢干事”的担当态度,提高“会干事”的本领能力,自觉跳出“舒适圈”,善于走实“基层路”,勤于“充电增能”,切实把使命担在肩上、把本领学到手上,始终要以一抓到底的决心、一往无前的信心,在服务改革发展、推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真干实干、彰显担当。(作者 王军香)
稿件来源: 安徽日报
|
编辑: 乔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