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时评 >正文

时间:2024-04-19 13:30:37

  4月8日,《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盛典》如约而至,送来了“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俞鸿儒、刘玲琍、孟二梅……这些响亮的姓名,打破时空限制,直击灵魂,凝聚起了时代正能量,为我们再次带来了一场思想洗礼和精神升华。作为党员干部,了解这些人物的故事,不止感动。感动之余,更应有感悟和决心,把握当下,以实际行动续写更多“感动中国”的故事。

  96岁依然潜心研究风洞技术的俞鸿儒老先生,见证且参与国之重器的诞生与成长,为重要装置理论奠基。3岁就开始学习游泳自信满满参加里约奥运会却受挫的张雨霏,改变技术从零开始终成“最具价值运动员”。这些专心致志、刻苦钻研的人们想必切身体会过读书三境界,终于迎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柳暗花明。

  作为党员干部,感动之余,更要自觉对标对表,学习榜样们的恒心毅力,在理论学习上“掘深井”,方能品尝到“思想甘泉”。要紧跟时代变化,及时清扫和覆盖“知识盲区”,与时俱进、深入学习新质生产力等最新知识,做到深学细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丰富“会当棱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知识储备,为在广阔天地和实践锻炼中大展拳脚筑牢思想理论基础。

  孟二梅,带领社区300名老弱病残居民救助被暴雨困住的近千名乘客,听起来甚至不可思议。刘玲琍,坚持33年,教授80多名先天性听障儿童开口说话,让20多名被命运抛弃的孩子考上大学。他们以“看透生活本质并依然热爱生活”的英雄主义,谱写了一部“平凡史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正是这一个个凡人,清楚知道客观条件的限制,却依然挺身而出,勇往直前,才有了一个个凡人相互依偎、相互照亮的温暖,才有了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守望相助。作为党员干部,感动之余,更要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和精神境界,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以善小而不为”,做好平凡岗位上的每一件细微小事,让一个个不经意间的善举,一点点萤萤之光,汇聚成为璀璨星河。

  中国水稻专家杨华德像农民一样劳作在布隆迪的田间地头,八年时间将该国水稻产量由平均每公顷3吨提升至10吨,带去优质稻种,更传递中非友好情谊。创立“鼓岭之友”的美国穆言灵夫妇,寻找尘封在鼓岭柳杉和欧美式老房子里的人物,续写中美两国民间情谊往来的佳话。

  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以长远的历史眼光和博大的天下情怀,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事实证明,这一理念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伟大的实践品格。作为党员干部,要积极探索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实现形式,自觉投身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洪流中去,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体现中国风格、中国气概和中国风度。(作者 杨易)

稿件来源: 安徽日报
编辑: 乔婷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