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在于人,而青年力量更是关键所在。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乡村是急需新鲜血液注入的地方,也是青年人才贡献智慧、锤炼自我的广阔舞台。在新时代新征程中,青年干部肩负着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要自觉将青春融入到党和国家的事业中去,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让青春在广阔基层绽放绚丽之花。
坚持群众路线,是做好基层工作的根本。基层工作是反映社情民意的“晴雨表”,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社情民意和为政得失的重要窗口,由联系人民群众而生、因服务人民群众而兴,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人民性。“基层无小事,件件关民生”。要切实把这项“送上门的群众工作”作为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维护民利、凝聚民心的一项重要工程,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切实把基层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要适应群众诉求表达方式的变化,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畅通老百姓反映问题渠道。搭建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等信息技术投诉平台,方便群众就地就近反映问题,用心用情接待每一位来访群众、办好每一件诉求事项,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以新的“赶考”精神对待基层工作,把来访群众当考官,把基层案件当考题,答出群众满意的答案。
提高业务能力,是做好基层工作的关键。基层工作是密切干群关系的“连心桥”,一头连着人民群众,一头连着党员干部。广大党员干部要加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基层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根本遵循,强化使命担当,提高源头治理基层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要自觉对标对表党的二十大关于基层工作的战略部署,深入研究谋划,细化工作举措,以强烈的责任担当抓好落实,确保各项部署要求落地见效。学懂是前提,弄通是关键,做实是根本。要做到学用贯通、知行合一,俯下身子、迈开步子,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使命,直奔基层、直面群众、直击矛盾、直接解决问题。带头深入基层、直插现场,带着感情和责任为群众排忧解难,扎扎实实办好民生实事,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
加强法治观念,是做好基层工作的前提。基层工作是调节社会矛盾的“缓冲器”,既是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推进基层工作法治化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本质要求,是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的必然要求,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基层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妥善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防范化解风险隐患、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任务更加艰巨、责任更加重大。全面落实基层工作相关法规条例,严格基层事项办理程序,提升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水平。依法按政策处理群众基层诉求,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在全社会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环境。(作者 陈雨飞)
稿件来源: 安徽日报
|
编辑: 乔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