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意见》,这是第一个专门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中央文件。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社区工作者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社区的直接执行者,是社区治理和服务的骨干力量,其能力和素质直接影响到社区治理和服务水平的高低。社区工作者要用“心”而为,深耕基层,提升政治素质、提高履职本领、增强服务居民群众意识,不断适应基层治理的新形势新要求,得心应手处理好各项工作。
植根敬畏之心,律己、慎言、慎行,做纪律规矩的坚守者。“事无巨细,责任重于泰山”,社区工作者要深刻理解纪律和规矩的重要性,将其作为行动的指南。在工作中,应无条件执行党的决策,严格遵守各项规定,始终与纪律规矩对标对表。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工作无误,为人民群众提供稳定可靠的服务。要常怀对群众的敬畏之心,时刻牢记党的宗旨,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注重倾听群众的呼声和诉求,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群众多谋事多谋利。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第一标准,老老实实、诚诚恳恳接受群众监督,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
砥砺实干之心,自知、自律、自勤,做脚踏实地的实践者。“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基层工作复杂繁琐,但是紧贴群众紧贴生活,也恰恰是我们接地气、长才气的大好机会。面对纷繁复杂的工作,要努力去调试,时刻牢记自身的职责所在,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需,将自身的荣辱与群众的利益相挂钩,在为民服务中实现自己的担当与责任;要俯下身子,深入辖区居民家中,倾听居民呼声,回应居民关切,解决居民困难。把光和热洒在基层的土地和居民的心中,把自己的知识本领化为工作能力服务于基层建设,用双手绘就群众幸福生活,更好促进基层发展;要秉持付出和奉献的心态,敢于实干,勇于苦干,善于巧干,提高基层工作的执行力、行动力、实效性,在基层工作中不断创造佳绩,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不负人民不负党。
修行学习之心,乐学、善学、博学,做不断进步的追求者。“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社区工作者应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和渴望,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理论水平。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应勇于接受新的挑战和机遇,加强学习和培训。通过不断学习,可以拓宽视野、更新观念、提高素质,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基层工作是检验干部的一张张考卷,社区工作者要在实践中磨砺自己,才能成长成才。时刻保持学习姿态,拜群众为师,对群众负责,真正为群众服务,在实践中努力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明确群众所需所想,解决实际困难。
永葆进取之心,慎思,明辨,笃行,做勇于担当的开拓者。“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社区工作者应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对于自身的岗位,应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确保工作无误。努力追求更高的目标,为组织和人民群众作出更大的贡献。要当好攻克矛盾、破解难题的“主心骨”“排头兵”,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以担当体现忠诚;要用知重负重、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办好人民群众的每一件事;要将日常工作和调查研究相结合,走村串户开展工作时,写好日志,梳理群众意见,将社情民意、群众意见等摸准摸透、烂熟于心。在对基层治理现状“心中有数”的基础上,能够独当一面,练就看家本领,面对基层工作眼里有活、肩上有责、手里有招。
坚守为民之心,全心、全意、不负,当好新时代的人民公仆。“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社区虽小,却连着千家万户。天天同居民群众打交道,要多想想如何让群众生活和办事更方便一些,如何让群众表达诉求的渠道更畅通一些,如何让群众感觉更平安、更幸福一些,真正使千家万户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社区工作者唯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要始终保持“公仆”本色,把社区工作做到位做到家,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经常深入居民户中倾听民声、了解民情、反映民意,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在办好一件件老百姓操心事、烦心事中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面对新的征程,社区工作者要用“心”而为,把群众满意与否作为衡量工作好坏的标尺,秉持“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使命担当,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兑现为民承诺,坚定为民方向。(作者 刘华)
稿件来源: 安徽新闻网
|
编辑: 乔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