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兴则乡村兴,人才强则乡村强。推动乡村振兴,人才是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须抓好“引才、育才、留才”全链条管理,谋划乡村发展新格局。
持“求贤若渴”之心,落子“引才棋”,让人才队伍“壮起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乡村首先要当好人才的伯乐,精准识别并凝聚各方面优秀人才。相比于经济发达的城市地区,农村地区引才竞争力稍显薄弱,必须“把准”人才需求、了解人才心声,同时盘点家中资源,擦亮优势名片,拿出“真金白银”、亮出“真情实意”,用最大的诚意吸引人才。制定多元开放的引才政策,栽好政策“梧桐树”,吸引各地金凤凰慕名而来,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的“源头活水”。要用好以情引才策略,紧扣家乡情感打好“乡情牌”,激发在外人才把思乡之情转化为返乡创业之举,变本土人才从“走出去”为“引进来”。
秉“因材施教”之念,落子“育才棋”,让人才队伍“强起来”。人才重要性不言而喻,自古以来不乏千金市骨、三顾茅庐等求才之举,要充分发挥人才效能,除了选好人才,更要培育好人才,“金凤凰”引过来后要培养好其自主“筑巢”能力,适应当地发展,而不是退化成温室里的“金丝雀”。人才选用不拘一格,人才培养也不应该“一成不变”,要适配当地的成长沃壤,立足本土、“长线”育才。人才培育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构建适应不同层次人才的全方位培养体系,完善传帮带制度,发扬“老带新”效应,加强理论培训与实战培养相结合,在实践中选拔历练人才,加速人才成长。
怀“人才济济”之愿,落子“留才棋”,让人才队伍“留下来”。鱼无定止,渊深则归;鸟无定栖,林茂则赴。人才引进不是“一引了之”,关键要留住人才。农村地区不比城市,“硬设施”稍弱,需转换思维在“软服务”多下心力,做好“暖巢”工作,让人才感受到情暖、心安。健全人才考核激励制度,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为人才成长发展提供广阔空间,让各类人才人尽其能、各显神通。完善人才沟通机制,定期召开人才座谈会,广泛听取人才需求与建议。构建人才保障体系,畅通看病就医、配偶就业、子女教育、父母养老等“绿色通道”,打通高层次人才服务“最后一公里”,切实体现地方人文关怀。(作者 方青青)
稿件来源: 安徽新闻网
|
编辑: 乔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