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岁的刘嘉麒院士因地质课堂爆火出圈,被网友们称作“火山爷爷”。他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科普让知识变得不再晦涩难懂,还积极借助各类平台让知识惠及更多的年轻人。37岁考研、40岁学英语、62岁当院士、82岁在互联网进行授课……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在刘嘉麒院士面前,年龄从不会成为他前进路上的绊脚石。
作为新时代的组工干部,要牢记嘱托、不忘使命,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观念,把学习当成一辈子的事,持续在学习中增强过硬本领,提振干事激情,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久久为功。
以书本为师,学“五车腹笥”之艺。“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勤奋是学习的“捷径”,而书本则是进步的阶梯,新时代干部以书本为师,在勤学中才能把牢思想之舵,筑牢理论根基。向书本学习要多读书,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反复耕读中,自然能加深体会、领悟思想。我们从“书本”中获得的知识、领悟的精神,都将汇聚成“基石”,为前行铺平道路。以书本为师还需勤思考,读书不是囫囵吞枣,需要用心思悟,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及时解决,不留“后遗症”,还需认真记录,切实将书本上的理论转化为自己脑海里的知识。多读与勤思相结合方能透彻掌握理论知识,用好书本这位“老师”。
以群众为师,学“勤勉奉献”之艺。群众的实践是最丰富最生动的实践,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智慧和力量。我们新时代组工干部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拜群众为师,甘当“小学生”,把群众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总结提炼出来,做到问计于民、问策于民,更好地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以实践为师,学“担当作为”之艺。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练。我们要主动走出舒适区,把自己从“三门干部”变为“坐下来能写、站起来能说、走出去能干”的“三能干部”。要向实践学习,有甘当“小学生”的心态,千方百计挤出时间,深入基层一线,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候站得出来,危难时刻豁得出去,让奋斗的青春扎根在田间地头,在火热的生活中经风雨见世面,在基层的实践中锤炼雄心壮志,努力成长为祖国的先锋队和生力军。
以党史为师,学“知古鉴今”之艺。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奋斗目标、奋斗动力的集中体现。我们新时代组工干部学习党史,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明白为什么唯有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的国家、民族才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我们学习党史,就要不断重温初心、感悟初心、践行初心,确保为民谋利的初心不改、服务人民的使命不变。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针对群众最关心的困难问题、最关切的现实利益,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并且落到实处,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任何学习思考后都要落到实处,不然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新时代组工干部要秉持终身学习的观念,坚持为群众办实事,践行党的初心使命,强化为人民服务意识,立足实际,真正解决困难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不做“无本之木”。(作者 陈晓篁)
稿件来源: 安徽新闻网
|
编辑: 乔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