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宗忠
在园子里散步,每天都会有新的发现。
今年的初雪过后,还有柳树、大杨树、刺槐树没有落尽叶子,几根扶芳藤爬在几棵落尽叶子的树上,还是夏秋时候一样的苍绿,好像不为季节裹挟。我在扶芳藤边上站立很久,地面上匍匐着一片扶芳藤,我要每天来时看看它们,这些年都没有在冬天关注过扶芳藤是怎么度过冬天的。
火炬树落下的叶子蜷着身子,不过,它们的红艳的本色还在树下斑斓,那条无人的小径明显地蜿蜒在火炬树林里,火炬树的花穗红红的一嘟噜一嘟噜的;夏天时蹲在地上观察的蚂蚁窝,没有了一点痕迹。秋收冬藏,农人懂得秋收的时令,而蚂蚁等穴居昆虫与动物,这样的季节早已藏身深处的巢穴中,度过每个寒冷的冬天。
清晨走过的秘境,草地上全是一层薄霜,融雪后的小路冻结硬着,等太阳缓慢出来,快到中午的时候,小路上的冻土层融化了,小路出现了松软,鞋子上会沾一层泥巴。这时候行走,就会不自觉地走在草地或者落叶上,初冬,开遍草地的打碗花和二月兰紫菀花都不见了踪影。树木大致落尽了叶子,秘境的天地空旷了,每天都拍一些照片,不是为了记录,而是每一个季节的每一天,秘境都是美的。
在草地或者树叶上行走,有了一种静美。深秋时火炬树的红硕,枫叶的艳丽,黄栌的橙黄,栾树的淡黄,银杏树的金黄,刺槐树的斑黄,柳叶的鹅黄……它们呈现出来的斑斓多姿,让你目不暇接,好像走一步就是对你面对的树叶或者风景的背叛。所以手机里不知不觉就会蹦出来“储存卡已满,需要清理”的字样。同样的一个风景,会拍下无数的照片,一片树叶的不同角度又让储存卡增加着负荷。
所以,在园子的秘境里,很多时候是一个清晨或者一个上午或者下午是走不了多远的,出门时本来打算去湖边看看鸟,去稻田的玉桌上喝杯茶,去小河湾看看芦苇,都被这最近的秘境缠住脱不开身。心里装着的思念,只能留待秋天的光艳过后,再去那里遇见拍鸟的许老师,遇见巡查病虫灾害的园林工,听他们谈拍到的鸟,又有了什么新的鸟来到了这些越来越自然环保的园子里,又有那些益鸟针对着那些病虫。和他们谈上一个上午,也依然意犹未尽。在园子里观察,他们洞悉每一种鸟和树木花草,我也从他们对这片园子的细微的爱里,越来越发现来的次数越多了解这园子越来越少,更多的东西需要我细心微观来面对。
就像在夕光湖边上的玉桌前读书多年,要不是草地上的几棵不起眼的树上结满了红透的红豆一样的果实,我是发现不了那是我一直在寻找的山茱萸。有时候越是眼前的树木花草越容易忽视,熟视无睹的缘故吧。
在秘境里,每一种树落下的叶子都是不同的,银杏树叶最扎眼,多大的树冠,几乎在树下形成了多大的金黄的一圈落叶;枫叶边红边落,地上的和树上的,相互呼应,直到全部落尽叶子,枫树林里的落叶也是一道让人留恋的风景;刺槐树的落叶像一枚枚金币,柳树的落叶细长,栾树的落叶很快变成土黄色,鹅掌楸的落叶被风吹到很远的地方,七叶树的落叶掩盖住了带着皮壳的果实,大杨树的落叶引来了许多拔根的孩子——
这形形色色的落叶,让你在秘境里也挪不动脚步。在我用枯树枝围拢起来的小园子里,坐在石凳上,一阵秋风袭来,又会斜飞着一群刺槐树叶,像结伴南飞的候鸟,叽叽喳喳,相互召唤。看落叶翻飞,感受季节的变化规律,一切都是必须遵循自然的法则。
在这里,你会放下了许多你曾经的执著,犹如你以为美丽到极致,内心永远不能接受的凋谢的艳丽的花和缤纷的树叶,都一一归于平静,回到了大地的怀中。你的心也开始平复,内心的欲望和祈求,在冬日暖暖的阳光里,你喝一杯茶,有了茶自身的味道与禅意和漫长时光的享受,不再急于起身赶路,而是随遇而安,每一片落叶,都让你若有所思,都让你寄情忘怀,爱这大地繁复的丰富的美和变化,接受每一天到来的阳光,风,雨或者雪。
今天,顺着秘境还是到了月见湖的湖边,芦花高高地举着,荷叶莲蓬在水面上都是一些不用修饰的画作。在湖边欣赏时,你想起前几天在十里河古玩收藏市场上看到的那幅“造物为师”的书法,在湖边更感受到了造物的大美。蒲苇干枯了,直立着,蒲棒散开了,在阳光里像云团,更像是开出来的花,逆光拍摄,这蒲棒慢慢展开的姿势,慢慢蒲公英一样飞飘的子絮,胜过柳絮。
把散开的蒲棒的照片发在了朋友圈,一位朋友看到了,说,这是芦花吧?
我说这是蒲棒开花!
多美啊,在没有花的冬天,蒲棒在开花!
稿件来源:
|
编辑: 徐连祥
|